剩下的天黑前的時光,便在篝火旁消磨掉。
扎西沒有騙她,那些風干的牦牛糞便確實可以生火,而且神奇地沒有任何異味。在紅色跳躍的焰火中,商明寶捧著保溫杯,視線從木屋的小窗中延伸出去。
遠方并不是雪山的高山,因為冬日的緣故也有了霜色,遠遠望去如蛋糕上的糖霜。一望無際的原野上,最后一抹
落日的余暉散盡了,世界落入風的呢喃中。
安靜下來后,身處無人之境的感覺切實起來,沒有人,沒有動物,亦沒有信號。名為人類文明的東西在這里消失了,寂寞感鋪天蓋地。
商明寶忽然不敢細想,坐回到向斐然的身邊,緊緊挨著他,直到用完這一餐。
晚上的米飯夾生,這一點商明寶倒是在課本上學過的,有朝一日身臨其境,體內流竄起奇妙的共鳴感。扎西講起趣事“明寶比上次那個明星厲害。”
向斐然前年來這里時,是為了配合一家省臺衛視拍攝紀錄片。
這是一項有關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國家基金扶持項目,十二集的規格中包括了動植物與山地高原海洋。
攝制組需要人擔任植物部分的拍攝顧問,植物分類學者是最適合的。他們輾轉聯系到了分類學泰斗周英澍院士,請他做推薦。周教授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遠在美國的向斐然。
“要上鏡,當然是斐然最合適。”周教授調侃,“不過不知道他愿不愿意哦,忘了介紹,他是我以前的學生,現在在哥大攻讀博士。”
能得院士青眼相加并被認領稱一句“學生”,足見他對他的重視和認可。
攝制組笑道“只是顧問,倒沒有出鏡的任務,勞煩您給問問”
周英澍算著時差,親自給向斐然去了通電話,又給tryon教授致電,才算是把向斐然的時間預約出來。
他有私心,想讓向斐然回國發展,而不是像很多留洋人才一樣,順理成章地拿綠卡、永居。
自然,要論做學術的環境,國外可能更適合向斐然的性格,但周英澍舍不得。為他牽橋搭線,逼他做一些不得已的登臺露面,是周院士的小小把戲。
有他親自開口,tryon教授也不可能不放人,趁機談了兩項數據支持后,爽快地松口。
為了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公眾普及度,攝制組每一集都邀請了不同的明星嘉賓做主講。負責高山植物那一期的,是一個十分當紅的流量女星,向斐然對她的印象并不深,只記得當時整個錄制組都住在村子里,唯獨她的團隊睡在了國家公園外的豪華度假村。
她的排場很大,帶了三個助理和一個專職司機,但本人很客氣,凡張口必稱老師。見到扎西,叫扎西老師,見到旺姆,叫旺姆老師,把兩人叫得抓耳撓腮連連擺手。不過對于“旺姆老師”給她泡的茶、做的晚飯,她謹慎地淺嘗輒止。
執行經紀對節目組的生活紙片提要求時,向斐然也在一旁。
“我們譚老師出道早,嬌氣慣了,吃住行都有固定的要求,否則就會焦慮得哮喘、起濕疹、抑郁。”
“雖然每天花四個小時進山很久,但山路崎嶇,安全第一,睡得不好又會水腫,上鏡拍起來不好看,粉絲會鬧。”
“劇組老師們多等一會也沒事,畢竟譚譚的狀態決定了咱們最后的效果和流量。”
向斐然對這位明星及其團隊的印象業已模糊,經扎西一提,反倒鮮明起
來在商明寶的襯托下。
他其實已經做好了商明寶半途而廢、進村而返、或撒嬌耍賴躲掉行程的準備。但她甚至都沒有提過要騎一下騾子。
扎西將下載至后臺的紀錄片點開給商明寶看,尤其強調這一集里有他的出境。
商明寶目不轉睛地看著,十幾分鐘后,問向斐然“怎么沒你的鏡頭”
向斐然“這是另外的價錢。”
“”
其實當時見了本尊后,攝制組就后悔了,因為這張臉很顯然是現成的熱點。制片人隱晦地改口,說顧問老師也可以上鏡,但眼前這個長相清絕氣質冷淡的年輕人一本正經地說自己有某種恐懼癥,在攝像機前會變成啞巴。
扎西幫腔“向博說不就不,誰勸都沒用。那個老板還問呢,要不要幫他做什么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