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早,葉知秋醒來的時候,就看到藍海生正帶著飛虎跟火龍走進來,只不過飛虎是被藍海生抱著的,他們現在還不能馬上就給飛虎治好傷勢。
不過,看著飛虎因為好心情愜意搖晃的尾巴,就知道它的傷勢還是緩解了不少,應該也感覺不到太疼了,等回村兒之后,就可以給它涂抹續骨膏,再加上靈水洗髓,很快就能痊愈了。
聽雨問雪提醒您年代文之走無常第一時間在更新,記住
接下來的幾日,為了盡快搬回家里住,藍海生早上給準備好他們幾人一天的食物之后,就會騎車回村兒,忙活到晚上天黑之后再回來。
終于,在第五日的時候,他們的房子徹底完工,包括刷白灰、糊白紙,燒火墻祛濕除潮,將家具什么的都安排好,還順便買了幾噸煤。
藍海生買的煤并不是好煤,是火車運行后剩下的煤核跟碎煤面子,這時候的火車都是靠燒煤運行的,需要的煤卡數必須夠,這就需要煤爐工隨時添新媒,掏爐子里熱度不夠的煤。
這種煤核或者碎煤、煤面子,他們會在固定的地方倒出去一些,因為附近很多窮苦人家就靠著撿的這些煤核過冬,他們收集起來,再加上些黃泥和成煤球或煤磚,就能讓人凍不死。
尤其是到了郊區孤兒院那邊兒,火車司機都會特意降低速度,就是為了能讓鍋爐工多揚下去幾撬,鍋爐工更是賣力的將手里攢的煤核什么的往下揚。
因為,那邊兒有一座孤兒院,是幾個傷殘老兵自發收養的,后面就越來越多的孤兒找來,或許也有些心思不正的人家把家里多余的孩子特意丟過去。
反正,到了現在,那孤兒院里,大大小小收留了三四十個孩子,幾個老兵的那點兒補助根本不夠,就算他們舍了面皮去部隊或政府求助,也是杯水車薪。
吃的,他們還能多少幫著想想辦法,可這冬天的取暖可就真的為難人了,部隊倒是有被服,但嚴副軍長要是真敢動這個,那就真的是活膩了。
更何況,孤兒院的孩子,挺多還是殘疾或生病的孩子,冬天更加不抗凍,于是,他們就打上了火車上燃燒后剩下的煤核的主意。
但不管怎么做,火車是不能停的,再慢也就那么點兒路程,加上鐵路對于煤核和剩余煤粉、碎煤也是有一定標準的。
藍海生就是去買的這個,他給了站長兩盒煙,就買到了一車這個,還是火車站的人給開車送來的,把他們家后門院墻到那幾位改造的人的房子跟前都給堆滿了。
這么做,一個是用這些煤渣子把道路給擋上,除非是從后山爬上來,不然不會被別人發現兩座房子后門那邊兒的情況,方便日后給那幾位送物資,還有,那邊兒冬天的時候也能拿些煤球、煤磚之類的取暖。
葉知秋的空間里自然是不缺煤炭的,就是高熱卡的焦炭他們都收了不少,這些主要就是給他們取暖用煤找個借口。
藍海生特意花了一塊錢買的黃豆雇的村里趕牛車的牛大爺給出了一趟車,將招待所這邊兒的所有東西正好一趟就給拉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