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夸張的說,顧馳正在向一個真正的老南極人轉變——盡管這并非是出自他的本意。
一轉眼,已經過去了兩個月,荊如意的腿傷大有好轉,已經可以坐在充氣滑雪船上讓顧馳拖拽著在雪地里飛馳了。
實際上,小木屋外面還有一架木質雪橇車,但顧馳嫌那東西坐上硬邦邦的不舒服,所以他還是愿意讓荊如意坐在滑雪船上。
在此期間,對顧馳和荊如意來說,最大的驚喜莫過于一只企鵝的闖入。
和原著中不同,顧馳并沒有刻意去企鵝群中尋找剛出生的企鵝“小胖”,這只成年企鵝完全是自己主動找上門來的。
為了給荊如意解悶,在食物足夠的情況下,顧馳留下了這只企鵝。
幸好這只企鵝不挑食,用海豹肉喂它即可,否則顧馳還得去釣魚,問題是他對南極冰原釣魚留有很深刻的“印象”,非萬不得已,他是絕對不回去釣魚的。
另一方面,顧馳開始有意縮減柴油發電機的使用時間,防止七十五天的時間還沒到,就已經沒有電來做飯了。
在食物充足的情況下,要是沒有柴油來發電做飯和燒熱水洗漱,這對于顧馳和荊如意的士氣來說,都將是致命的打擊。
荊如意也明白這一點,所以她對顧馳減少發電機的使用深表贊同。
于是原本每天八小時的取暖時間,被縮短至四小時,這四小時還包括了做飯和燒水。
好在有顧馳帶來的兩條毛毯,躺在床上的荊如意一點都不覺得冷,顧馳更是不用說,他可要比荊如意耐冷多了。
按照荊如意的說法,剩下來的柴油應該還能再用一個半月。
顧馳心里卻在琢磨,他正在考慮,應該哪天告訴荊如意自己已經“找到了”極光站。
兩個月的時間轉瞬即逝,距離兩人重返人類世界的時間,已經不遠了。
有一點可以肯定,顧馳絕對不會真的在這個廢棄小站里待夠整七十五天。
他可記得清清楚楚,在原著中,當吳富春和荊如意“彈盡糧絕”之際,吳富春破釜沉舟進行大范圍搜索,最終找到了極光站,但當他帶著極光站的科考隊趕回廢棄小站時,卻只看到小站一旁的雪山發生了雪崩,積雪瞬間掩埋了小木屋。
要不是因為荊如意同樣因為絕望而事先離開了小木屋,獨自一人去了吳富春挖好的“墳墓”處躺下,恐怕吳富春就真的只能和荊如意生死別離了。
任務要求是讓顧馳和荊如意在無人區生活七十五天,顧馳準備等最后兩天的時候,提前帶著荊如意離開小木屋,寧可在路上耽擱一天,也絕對不能眼看著雪崩把小姐姐埋了。
一轉眼,又是十多天過去了,也就在又一天休息日到來之際,顧馳提出要帶著荊如意去外面轉轉,并表示這次要走遠一點,所以要多帶一些物資。
小姐姐不疑有他,在柴油還剩下小半、食物還很充裕的情況下,她也確實不可能想得太多,更不可能猜出顧馳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