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不管他同不同意,她最后都會去的。
“那很好啊。”姜御不僅同意,對此表現得還很支持,當即便讓胖嬸叫一位裁縫過來。
榮珍沒想到他會如此興師動眾,趕緊表示自己有衣裳穿,不必特意再做新的。
胖嬸笑瞇瞇道“少奶奶,你就聽少爺的吧,這平時穿的衣裳和上學穿的可不一樣呢。”
裁縫很快上門,得知要做女式學生服,熟練地開始量尺碼。
石頭這時候辦完事回來了,交給姜御一個小包。
姜御打開看一眼,等到裁縫量體完畢離開之后,他將小包遞給榮珍“金圓券換成小黃魚了,都在這里,你看看。”
榮珍接過小包,入手感覺頗有點重量,打開后金光閃閃的,全是手指肚大小的金條,俗稱小黃魚。
榮珍眼睛也跟著放光,掩上袋口真誠道謝“謝謝,麻煩你了。”
“不用,我反而要感謝你的提醒。”姜御抬眸注視著她。
榮珍臉上的表情十分自然,“我也就提上一句而已,不值當什么,主要還是得看你聽不聽。”
姜御自然聽的,并借此隱約猜到一二扶桑詭計。
他們莫不是想借用私自印發的代替真鈔流入市場,讓現在市面上同行的紙鈔最后通通變成一堆廢紙,好達到擾亂華國經濟甚至戰場、時局的目的
姜御懷揣著這一懷疑,讓老余繼續解碼更深層的情報,同時向山城方面匯報情況。
陳老板得知后果然非常重視,讓他盡快確認此事真假。
姜御手下和李先生他們頓時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忙碌。
榮珍對此一無所知,接過阿翠取回來的五塊大洋吹了吹,放在耳邊靜聽,果真有嗡嗡的鳴響聲。
阿翠笑容燦爛,吹捧道“小姐現在也能自己賺錢了呢,以后就算老爺太太不再接濟也不怕餓肚子了。”夸完鼓勵榮珍以后多寫幾篇,這可比開豆腐鋪來錢輕松。
話剛說完,大柱回來了,拿著賬本來給榮珍進行每日一查看。
榮珍不用算盤,只需翻看一遍在心里算上一算,一天下來賺了多少,基本就能清楚了。
上交過孝敬后,豆腐鋪再沒有人過去找茬,生意漸漸恢復正常,每日單賣豆漿豆腐都有四五塊大洋,再加上她叫伙計新上的豆花豆干豆皮,每天下來也能有個三四塊。
這樣加起來一月就有小三百,除去孝敬和本錢工錢耗損等等,至少也能有一百的結余,算是很不錯了。
關鍵它還不是一桿子買賣,而是可以細水長流的營生。
榮珍對其十分滿意,決定等下月再上幾樣新品,比如豆芽腐竹千張等等,豆子能玩出的花樣多了去了,完全不用擔心沒東西上新,等把豆制品開發完畢,還能繼續開發各種口味和不同的豆類。
以后如果找到機會,她還可以把其中能長久儲放的幾種開廠做大,銷往其他城市甚至國外。
目前距離那些設想還很遙遠,當前她只有先經營好這間豆腐鋪,才能更好地談其他。
現在,先讓她執筆為自家豆腐鋪打個廣告。
民國時其實已經有軟廣了,只是方式有些直白,由人寫好哪家開業、哪家賣的是什么、哪家物美價廉等等的小短文發布到報紙上,讓大家都能看到,效果是不錯,但價格也非常美麗。
榮珍不想花這筆錢,干脆寫個兩三千字的民生小故事,讓里面的主角愛吃自己家的豆花豆干,借以給自家豆腐鋪引流,不僅不用付廣告費,還能讓報社發她稿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