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都記得
文有厭
01
高三生的寒假只有兩周,過完初七便要返校補課。
和其他同學不愿返校的理由相比,姜織的原因更復雜些。
母親在電話里叮囑她早晚添衣,注意飲食作息,要分配好時間沖刺高考。
姜織坐在書桌前,盯著玻璃上的霜花,喃喃出聲“媽媽,我還是想轉校。”
馮敏只當女兒舍不得自己,一聲輕嘆后,說“媽媽有時間就回去看你。爸爸媽媽仔細商量后,覺得你繼續留在盈高讀書更合適,你現在高三”
不同學校教學進度、考試難度的差異,馮敏剛到南京工作自身精力的問題,再延伸到陌生環境對姜織生活、社交的影響。
這些因素在馮敏執意安排她轉學時,難道沒考慮到嗎大人們總有理由為自己出爾反爾的決定買單。
姜織這些天聽過太多次,等她重復完,敷衍地應“我知道了。”
姜織很慶幸父母沒有因為她尚處在高三關鍵期放任這段布滿沉疴舊疾的婚姻存續,他們在經歷近半年無休止的指責、埋怨、爭吵后,痛快地去辦理手續,不再委屈和折磨自己。
房子車子歸姜國山,姜織隨馮敏工作調動轉學到南京。
姜織因不舍相知的玩伴和熟悉的成長環境,哭鬧過。
但當她接受現實,和學校老師朋友互送禮物依依惜別完,馮敏卻毫無征兆地改了決定。
她不需要轉學了。
大人做任何決定,都不會考慮小孩子的感受。
一想到假期前朋友得知她要轉學的事請她吃大餐,送昂貴的禮物,姜織便覺得自己像個大騙子。
十七八歲的年紀,是思想道德發展的敏感年齡,最討厭被欺騙。這真的是一個很糟糕的現象。
更有甚者,姜織想到自己無所顧忌做下的那件事,臉頰火辣辣地燒,整個人如置身火爐般煎熬。
房門被敲響,是姜國山。
姜織收拾好情緒,慌張地揉了揉因傷心泛潮的眼尾,扭頭看到姜國山倚在門框上詢問“要牛奶還是咖啡”
馮敏總說姜國山不是個合格的丈夫和父親,但姜織認為有姜國山這樣的爸爸很好很好。
不論在學習、還是生活中,他給予自己足夠自由的決定權。雖然常常拗不過母親的強權,而決定失敗。
姜織抿出笑,甜甜地回“牛奶。我今晚要早睡,明早四點再起來看書。”
姜國山很快熱好牛奶送來,等她喝完收走杯子,又說“明早讓你嘗嘗我新買的咖啡豆。”
姜織輕快地應好,目送爸爸離開。
父女相處比往常更愜意,但這種改變讓整個房子縈繞著一種安靜的悲傷,這是母親的缺席帶來的。
姜織洗過澡后便躺在閉燈的房間,眼睛合住再睜開,平躺再側躺,數了幾十只羊,也數了水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