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秋年等的時機,到了。
他收拾了一番,帶上自己的策劃書,準確來說,是奏折,在入冬的第一個大朝會上,第一次穿上朝服去上朝去了。
宮門口,上朝的大臣對他這個縣侯發出了好奇的目光。
這個新晉的縣侯,平日里也不跟京中權貴走動,有人送拜帖上門,也都被客客氣氣地拒之門外,此前也沒來上過朝。
今天怎么突然來了
祁秋年面不改色地和周圍的大臣們寒暄,也不管人家是哪一個派系的。
他樂呵呵的,“本侯也是第一次上朝,諸位大人可要看顧下官幾分,別讓下官在大朝會上出了丑。”
即便沒有實權,卻也是個侯爺,大臣們也只能耐下性子,認認真真地指點了他幾句。
祁秋年一臉感激,氛圍一片和諧。
但他更希望等下在朝堂上也能這么和諧,他都有些擔心幾個年紀大的會被氣出毛病。
太監宣傳的聲音尖細刺耳,祁秋年跟著大臣們魚貫而入,碰到許久沒見的戰止戈。
戰止戈沒在軍營,在京中領了個閑職,平時也不上朝,只在大朝會的時候來走個過場。
碰到祁秋年,他想到前兩日和晏云澈的對話,了然于胸,于是也朝祁秋年微微頷首示意。
祁秋年回眸一笑,挺好,今天不是他一個人在戰斗。
朝堂上,百官山呼萬歲,祁秋年的位置在中間靠后,皇帝剛喊平身,就見到了祁秋年。
“南安縣侯今日是第一次來上朝吧。”
祁秋年站出來回話,“回陛下,此前陛下讓臣研究糧種推廣,臣與幾位熟悉大晉國土的大人和大司農商討過后,終于有了些不成熟的想法,來上朝也是為了跟諸位大臣們商討一番。”
皇帝來了點興趣,“愛卿且先說說看。”
祁秋年也不費口舌,直接把自己的策劃書遞交了上去,“章程都在這里面了,陛下不妨先看看。”
百官神色各異。
華公公親自下來把奏折接了上去。
皇帝剛打開,就被這滿篇的思維導圖給晃了眼,他從未見過如此奇特的奏折。
怎么還有在奏折上畫圖的
可細看之下,才知道這圖形的精妙之處。
通篇沒有任何一句廢話。
每一條線路,都有具體的實施規劃,以及可能發生的風險和困難,還有后續的處理方式。
再細看,其中甚至包含了如何安置災民,如何災后重建。
百姓,官員,甚至是府兵,通通都需要動起來,物盡其用,人盡其用,最后面,居然還有預測的大致預算。
以工代賑,這四個字讓皇帝徹底折服在這篇奇特的奏折之下。
這縣侯,他封得不虧啊,是個有大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