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朝今日乃是大朝。
平日里無需上朝的京中官員們,也都穿戴整齊的出現在了大殿之外。
趁著陛下還未來,時不時就有人抬頭看向天上明瓦。
這云中郡王搞出來的玩意最近幾日很是安靜,但他們總覺得,這東西就像一把懸在頭頂的利劍,說不定什么時候就冷不丁地給他們來上一下。
因此站在它的下方,就總覺得陰風陣陣,渾身發冷。
還是何大人穩重。
站在后方的大臣們凝視著最上首的那個挺拔背影,忍不住悄聲嘀咕和云中郡王翻臉成那樣,也不怕云中郡王做點什么。
看看,這才是當朝閣臣應有的氣魄
管他是神仙,是鬼神,只要當了他的路,都該一劍斬之
下一刻,就聽天上明瓦突然傳出一道聲響,那傲然挺立的背脊在眾目睽睽之下,突然打了個哆嗦。隨后何清極仰天望去,久久沒有收回視線。
他們飛升的云中郡王,再一次出現在了所有人的視線之中。
他穿了一身雪白的,看不見絲毫布料縫合痕跡的奇怪衣服。頭發依然那么短,但氣色卻好了許多。
或者說,飛升之后的每一次露面,他的氣色都會更好上一分。
想起民間關于云中郡王的種種傳言,大殿之外不少人心中腹誹這哪里是看不過眼招他上去受罰這分明是看云中郡王受了苦,招人回天上安撫了。
那一貫就好看得不似凡人的云中郡王,隔著一道長天,竟真有些天人模樣了。
“近日秋收,也不知大家收成如何。”
那個飛升成仙的云中郡王,第一次在天上與他們講了話。
他眉目溫和,眼眸含笑,身邊有繚繞的云霧蒸騰。隨著他的話語,“秋收”兩字就從云霧中顯現而出。
“荀子有云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時。”隨著他的話音,這句荀子王制中的話語,也從云霧中凝了出來。
而后就見云中郡王伸手一點,兩個“秋”字都跳了出來,合成了一個更大的“秋”。
“禾谷熟也,需燃火以備荒,此為秋。”
“禾”與“火”都不約而同的亮了起來。它們又從自己的語句里跳出,合成一個顏色不同的秋字。
明瓦之下的大臣們面面相覷,一時間竟然都不知道說什么才好。
“這這是在教人,識字”
“荒謬黃毛小兒都知,識字開蒙當從三字經起”禮部尚書張叔禮振振有詞,“孩童學字,便知了禮。他這東一榔頭、西一棒子,能讓人識得幾個字”
“張尚書言之有理。于百姓而言,識不識字,是次要的。現下是秋收時節,有幾人能聽那位在天上講學。”禮部的張栝力挺頂頭上司,“那位在云端久了,不知民間之苦樂。”
有人看著他倆,慢悠悠地開口“識字倒是其次。可上次是尚書,這次是王制,也不知我們這位云中殿下,到底懷著什么心思。”
張叔禮聞言,還未開口,就聽殿上傳來一道涼颼颼的聲音“我卻不知秋收之秋,還能做何解。李大人既然心憂,不若說給我聽聽。”
眾人回神一看,卻發現楊以恒不知何時已經坐在了龍椅之上,更不知他悄無聲息地觀察了眾人多久
御座之下,大臣們冷汗津津,不約而同俯首山呼。
楊以恒聽著他們山呼萬歲,眼睛卻不由自主地落在了景長嘉身上。
你知道了罷他想,所以才會在今日大朝來講秋收。
你既知道,又為何不來找我既擔憂,又為何不來訓斥我
你以為高高的在天上說一些沒人在乎的話,就救得了他們嗎
還是說,你教人讀書、習字、知王朝興替、明典籍謀略是真如下面這些人所說,想要引百姓不定嗎
你想造反嗎,嘉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