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恒主動提出想補物理,景長嘉當然是一口應了下來。
對他而言,高中物理簡單得猶如放空大腦,閉著眼都能給楊恒講明白。搞數學搞累了,剛好可以看看物理休息休息。
楊恒得了他的承諾,低沉的情緒一掃而空。吃過飯他打開電視玩了一個多小時的游戲,就回房間開始寫作業。
他們的周末作業布置的量并不多,但楊恒心里已經決定了高考目標,就主動去買了幾本高考模擬卷來刷題。
刷完了模擬卷,就等景長嘉來給他批卷子講題。
兩兄弟一個講一個學,周末眨眼就沒了。楊恒背著書包回學校,景長嘉就繼續在書房里對著極小模型死磕。
而弘朝那邊,下過幾場貴如油的細雨,街頭巷尾接代耕架修理的木工就漸漸多了起來。
一個新型農具,整個的時候看著是挺復雜的,很多地方老木工都得琢磨琢磨。可當它從整個拆成零件,又從零件組裝成整個,這對于有經驗的老木工來說,難度就大大的降低了。
云中郡王又教導得恰是時候,春耕前夕,大大小小的農戶都要檢查維修自己的農具。現下小毛病可以自己修修,缺零件換部件的,也不愁找不到價格合適的木工。
而在遠離京城,也遠離江南這樣繁華地帶的邊遠小鎮上,木工鄭師傅門外,已經等著好些個人。
這是他們整個南浦鎮里唯一的一個老木工。他在鎮子里扎根了半輩子,手底下有兩三學徒,都是跟著學做農具的。
可做了半輩子的農具,云中郡王前些日子里教的那個,還是第一次見
木工鄭師傅的宅子一夜之間被人踏平了門檻,鎮里住戶兩三家的約著一起出錢定制一架,到時候排著序用。鎮外也有村民連夜趕來,想買個農具回去全村使用。
否則就靠著村里那一頭老黃牛,人都累得爬不起來了,也總有地來不及翻。
木工鄭師傅這輩子也沒見過這么多的貨單。他又喜又急,便是自個兒與徒弟們全家齊上陣,也未必能很快的交貨。
人到急處,就生急智。
鄭師傅想起云中郡王拆解的零件,無師自通的學會了流水線制作,讓家人與徒弟們各自只做一個零件,而徒弟的家人們則幫著打磨木塊。
去鎮里的鐵匠鋪定制轆轤上的鐵耙頭已經來不及,便先做幾架全木的代耕架,賣得便宜些就是。
而那各個村子一見短期內根本買不到一架代耕架,也有自己的想法。他們一邊尋著人租牛,一邊就上了鄭師傅家,談著這租代耕架的生意。
先租上一架全村用著,等鄭師傅的貨充足了,村里再來買幾架。
這種新貨,一開始鐵定便宜不了。很少有人家能自己出錢買回去一架,那就全村一起訂幾架,待日后做的人多了,貨也多了,那價格自然就下來了。
即便是這樣,鄭師傅的作坊從早忙到晚,一日也就只能做出一架來。
就在南浦
鎮的百姓們搓手焦急等待自己的代耕架時,神烈山下的神烈村村民們,已經開始給土地做翻耕。
翻耕是春耕的第一個步驟,用代耕架將泥土鏟起弄松,并將表皮的土壤送入深層。這一步既有利于儲存雨水,也能將地表的雜物翻入地下,清潔了耕種層。是春耕必不可少的一步。
神烈村里家家戶戶都推出了自己的代耕架,由兩三個人操作著,緩緩在田間行走。走過一處也就翻好了一處。
梁子坐在自家的代耕架上,遠遠地看見柱子推著代耕架下了地,就大喊“柱子,你那架子修好了嗎”
柱子的代耕架是架子轱轆出了問題,似乎是泡了什么水,就把木頭給蝕壞了。尋常的木匠可做不了這個活。
“修好了。”柱子也大聲回應道,“殿下的人前兩日來問糧種的事情,順便就叫人給我把架子修了。”
原來那春耕秋收都會來村子里找柱子的,是云中殿下的人。難怪看著那么斯文袖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