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嘉這個血液測試儀沒怎么做過廣告,但去過醫院看病的人,很難不給自己或者家里的長輩備上一臺。
買不到的人越來越多,吐槽的人也越來越多,漸漸得就引起了廣泛關注。
“我能問問龍嘉賣的是什么嗎怎么這么多人在嚎買不到啊”
“一個血液儀器,不知道怎么突然熱起來了。炒作吧”
“不是炒作我是真想給爸媽買一套。你們最近去過醫院,見過他們的醫療機器人就知道家里有多適合備一臺了。”
“醫療機器人聽起來更噱頭了。”
“同意上面那個姐妹,我真的想給爸媽買。自己在家做檢測不比跑醫院方便嗎它還能直接告訴你掛哪個科欸,這不比自己看結果,然后掛錯醫生更可靠嗎”
“我想問問它的數據哪里來的你們就那么信任這個數據分析啊”
“數據來源是龍夏醫學科學院并全國幾十家最高等級的醫院。模型是量子計算中心訓練培養了好幾年的專業醫療大模型,精準度非常之高。聽說是因為這一年人工智能的深度神經算法和芯片都有了突破,才能上這個醫療模型。初衷是為了進行醫療分流減壓吧。”
“真的假的量子計算中心搞這個”
“真的啊,他們官網說的。你們去看醫學科學院官網也有,說是訓練出來之后,跟蹤了一整年模型的分析數據,確保了精準度才推廣的。”
“這聽起來和生命泉之前震驚全世界的模型挺像的啊”
“就生命泉那點數據量,怎么比啊眾所周知ai模型都是數據越多,越準確的啊。”
“主要還是芯片有突破啦。不然這種模型,這種全國大規模的使用,能源消耗都耗不起。”
“所以有誰能告訴我,芯片到底是有什么突破嗎”
“莫問。問就是不知道。”
芯片有突破的傳言悄悄地傳開了,可傳來傳去,誰都不知道到底是哪方面的突破。
而搞出突破的實驗室卻早已悄悄轉了方向,開始做“皮膚”。
芮教授實驗室對于神經信號的集成與捕捉有著相當豐富的經驗,從肌神經換做腦神經,芮教授直接聯系了一個腦神經研究所,一起攻克這個集成傳感器。
新加入的腦神經研究所做過大腦內部的植入物研究。以廣泛的定義來說,那也算是一種腦機。
其目的是為了治療與腦神經有關的疾病。但目前他們也并沒有做出過一個合格的大腦植入物。大腦內部植入物體的難度實在太高,風險也非常大。這讓他們的進展異常緩慢。
景長嘉提出的這個設想,腦神經研究所非常感興趣。芮教授的邀請一到,他們幾乎沒有思考多長時間,
就決定了加入。
按照景長嘉的要求,這種傳感器得非常的微小。因為要植入大腦皮層之下,太硬或是太大,都會造成皮膚組織的損傷,甚至可能會影響到血管。
同時對于電極的處理,也有著很高的要求。
不過這些都是景長嘉該去操心的事情。
這所有的一切都建立在新材料的研發上。沒有材料,即便他們做出了納米級的神經傳感器,也依然無法植入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