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境界的提升,青竹終于明白了什么是修行。
“原來,儒、釋、道所說的東西都是一個東西,本源都是一樣。”
道德經上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這個道就是萬物的源頭,萬物之母。
此時,青竹終于達到了氣住的境界,不過,還沒有進入脈停的境界。
如果青竹進入‘氣住脈停’的境界,那就是快要證得果位了,也就是一果須陀洹,也稱之為一禪境界。
此時的青竹離一禪境界還有一段距離,他要先證入欲界定,再入未來禪,之后,才能慢慢的證入一禪境界,證得一果須陀洹。
經過一個多月的靜坐,再加上他經常翻看佛經,又經常看禪修聊天群的信息,他對修行已經有一個清晰的概念,知道每一步該怎么走,遇到境界時,又該怎么做。
當呼吸停了之后,可以走儒門的路子,修浩然正氣,也可以走道門的路子,修氣脈,運轉大小周天,還可以走佛門的路子,修白骨觀。
佛祖說,世間有八萬四千法門,條條皆可證道,也就是說,無論你用什么方法,只要適合自己,就是最好的法門。
青竹知道,修行主要修兩點,一個是修專注力,一個是修練意志力。
修行至此,青竹選了兩個法門,一個是觀光,一個是修白骨觀,兩種法門同修,可以快速證果。
青竹靜坐不動,雜念不起,妄念不生,,他感覺呼吸若有若無,他知道,自己的境界還差一些,呼吸似停非停,還沒有完全停下來。
不過,青竹的呼吸已經非常細微,細微到幾乎無法察覺了,因此,他不能再用觀呼吸法門了,需要轉修止觀法門。
青竹靜靜的坐著,身體完全放松下來,讓精神保持集中狀態。
時間緩緩的流逝,突然間,青竹感覺眼前一片光明,他心中大喜,‘終于看到光了!’此念一生,光境突然消失,青竹也不心慌,仍然保持平和的心態。
“見到光之后,想要定住光,住在光明的境界中,需要不斷的訓練,習慣光境,才能住在光的境界。”
禪修聊天群有一篇專門介紹光的文章。
“光有兩種狀態,一種是彌散的光,一種是凝聚的光。”
“當彌散的光化成凝聚的光,聚成光珠時,就達到了道家的結丹境界,結丹者,也可稱之為陸地真仙了。”
如果想讓彌散的光慢慢的凝聚,就需要修練專注力,以及意志力。
因此,很多武者都明白,想修練到金丹境界,就要修練神識,然而,如何修練神識,修士卻閉口不談,因為,這是大秘密。
禪修聊天群也不知道是誰創辦的,竟然把修行的大秘密公開出來。
不過,即使公開出來了,如何修練專注力和意志力仍然是一個‘秘密’。
青竹無法定住光境,也無法住在光的境界中,只能修習另外的方法,就是白骨觀。
白骨觀,真正說起來,也和道家的修氣脈一樣,修練白骨觀時,先觀自己的左腳大拇指,想像著自己的大拇指潰爛,慢慢的腐蝕掉,露出里面的骨頭。
說到觀想,這也是一個大秘密。
如何觀想?什么是觀想?
禪修聊天群也有講解,青竹記得這樣一句話,‘如果你們觀想不起來,可以看日出,或者看日落,你們看到太陽后,猛然間閉上眼睛,腦海中就會留下一個太陽的影像,久久不散,這就是觀想。’
“觀想,就是想像,讓你想一件事,想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