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之道,一陰一陽,一張一合,一收一放。
修白骨觀,精神高度專注,會大量的消耗身體中的能量,因此,修白骨觀的時候要保證營養。
青竹修了一會白骨光,又讓精神放松,再次易觀,把注意力放到手上,感受著手上傳來的麻脹感。
麻,癢,酥,涼等等觸感,都是氣的一種特征。
修行之人,沒有達到返觀內照之前,是看不到體內的氣,也看不到氣脈,這時候,就要通過氣的特征來感受氣的運行狀態。
氣在氣脈之中運行時,身上會有麻,癢,酥,涼,曖等等特征,只要把注意力放到這些特征上面,就能感受到氣脈運行。
氣脈運行時,有很多感觸,如,麻,癢,酥,涼,曖等等,這時候,就需要選擇一種比較明顯的感受來觀想。
青竹已經知道修行之法,他觀想‘曖’,這會兒,青竹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到手上,感受手上傳來陣陣曖意,仿佛間,有一道道氣流向手上匯集,讓手曖曖的,卻不發燙。
又過了一會,青竹的專注力再次凝練,剎那間,眼前一片光明,青竹知道,自己又進入了光明境。
現在,青竹只要保持精神專注,就能隨時進入光明境了。
進入光明境之后,就好像站在溫暖的太陽下,身體曖曖的,這種曖意,就好像冬天的太陽,只有曖意,卻不曬人,非常的舒服。
光有兩種狀態,一種是彌散的光,一種是凝聚的光。
當專注力慢慢的提高,意志力慢慢的提升后,彌散的光會慢慢的凝聚,凝聚成光團,最后,凝聚成光珠,這就是道家的結丹過程。
道經把結丹過程寫的玄之又玄,說開了之后,卻非常簡單。
只要專注力和意志力達到一定的程度,保持在專注的境界中,就能看到光,然后,會看著光慢慢的凝聚成團,再凝聚成光珠。
不過,這個過程非常緩慢,需要很長的時間,而且,還是一個反復的過程。
如,剛開始修行的人,乍一看到光,會欣喜,光的境界就會消失,有時候,受到環境的影響,境界也會退失。
青竹進入光的境界后,讓自己住在光的境界中,心中不起雜念。
“無所住而生其心。”
這就是青竹現在的狀態,他心無所住,卻清清明明。
清明,這非常重要,能入定者,必定是清明狀態,不會有一絲昏沉,定境越高,大腦越清明。
如果處于昏沉狀態,似睡非睡,那就不是定境,是魔境界。
光明境,佛境界,肯定是清明狀態,也處于高度專注中,這時候,只要用心聽,能聽到螞蟻打斗聲,甚至,連螞蟻走路的聲音都能聽到。
不知不覺中,時間緩緩的流逝,青竹出定,離開光明境。
“現在,我已經可以住在光明境界了,下一步,就是證得欲界定,再證得初果。”
“想證果,就要先調養身體,看來,我真的要學一下功夫了。”
青竹想到這里,又想到自己被抓的事情,‘如果我有功夫,就能反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