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一節課過去,課間休息時,青竹再次拿出‘思維學基礎研究’這本書,細細的品讀。
若是看其他書籍,青竹能做到一目十行了,如果看比較深奧的理論書,就需要細細的品讀,一個字一個字的理解。
“修行,需要長時間的訓練,每天,至少專修八個小時?”
青竹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心想,‘看來,我的修練時間還是太少了,’滿打滿算,青竹的修練時間也就四個小時,只有八個小時的一半。
青竹繼續往下看,書上說,修行,就是把不好的習慣改掉,改成好的習慣,然而,一個習慣的形成,需要漫長的時間。
想形成一個習慣,需要二十一天,而讓一個習慣穩定下來,則需要九十天。
青竹讀到這里,想到了百日筑基,心想,‘原來如此。’
佛說,修行之人,需要修慈、悲、喜、舍,這就是一種好的習慣,也是修練一種好的情緒。
很多人都知道,情緒可以影響身體和心靈。
慈、悲、喜、舍就是好的情緒狀態,保持這種情緒狀態,人體就會分泌出很多有益的物質,緩慢的改造身體。
如果保持良好的心態,讓自己的情緒保持在樂觀向上的狀態中,人就能健康長壽,這也是修行道理。
青竹細細的品讀,越是覺得這本書寫的好。
李小婉讓青竹讀瑜伽師地論,這是一部正經,按瑜伽師地論上面的方法修行,可以成佛,可是,瑜伽師地論太深奧了,很難讀懂。
而‘思維學基礎研究’這本書就不同了,他用現代語言來闡述修行真理,用現代科學來解釋修行,讓人一看就懂。
修行,窮理,盡性,以至于命。
也就是說,修行之人,一定要先把理論弄明白,把理論弄明白了,再下手做功夫,很快就能上路。
“叮叮叮!”
上課鈴聲響了,青竹只能放下書本,認真聽課。
不過,青竹的腦海中一直在思考問題,‘佛經上說,貪,嗔,癡,慢,疑,這也是五種不好的情緒,需要改掉才行,不然,會影響身體和心靈。’
慢慢的,青竹對修行的理解也越來越深,他不斷的反省自己,又想到圣人所說的話,‘吾日三省吾身,與念念不忘有相通之處啊。’
“青竹!”于文慧喊了一聲,說,“你站起來,把我剛剛讀的兩句詩解釋一下。”
“好!”青竹起身,先把于文慧剛剛讀的詩朗誦了一遍,之后,又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了一下。
于文慧暗自奇怪,‘他眼睛看著我,可是,我感覺他沒有聽課啊,這是怎么回事?’
剛才,于文慧看到青竹走神了,所以,想提醒他一下,小小的罰他一下,卻沒想到,青竹的念頭清明,思維清晰,根本難不倒他。
青竹知道老師的意思,暗自一笑,‘定境,那可是清明之境啊,真正入定,清清明明,如明亮的鏡子一般,可以照見世間萬物。’
如果人處于昏沉狀態,那就不是定境,而是魔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