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竹緩緩的吸了一口氣,又緩緩的吐出去,盡可能的讓身體放松。
待身體完全放松后,青竹把注意力放到呼吸上,開始修練第二種觀想法,數息觀。
息和呼吸有本質的區別,很多修行者不知道呼吸和息的區別,也就分不清數呼吸和數息之間的區別。
數息觀與道門的煉氣之法一樣,有人說,道家的煉氣法門就是由數息觀衍變而來的。
“佛本是道,道本是佛,誰也說不清楚。”
其實,無論是佛,還是道,都追求那個根本的東西,追求本源,追求真理。
一句話,只要把道理弄明白了,無論修佛,還是修道,都能證果。
數息觀,就是由‘風大’入手,佛經上說,地水火風空,這是五種基本元素,萬事萬物都由地水火風空五種基本元素構成;道經上說,金木水火土,萬事萬物都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構成。
不管是地水火風空,還是金木水火土,都是同一種本源,只是稱呼不同。
在地水火風空五種元素中,又以風最容易入手,因此,大多數修行者,都以‘風’入門,也由此形成了很多修行法門。
先不說道家的煉氣法門,再說數息觀,想修練數息觀,就要先了解什么是息。
息,并不是氣,當呼吸若有若無,綿綿若存之時,心息相依,一呼一吸之間,全身毛孔一張一縮,一吸之間,氣息可以直達腳底,呼氣之時,全身毛孔張開,身體中的廢氣都排除體外,此為一息。
平時,大家的呼吸都非常粗重,只要靜下心來,就能聽到重重的喘息聲,這是氣,不是息。
息,若有若無,綿綿若息,心息相依,此為息,息相顯化之后,把注意力集中,就能數息了。
青竹調整好呼吸后,感覺呼吸若有若無,綿綿若存,在這一剎那,有一種氣住脈停的感覺。
恍惚之間,青竹感覺自己的身體消失了,他感受不到自己的身體了。
一吸之間,十萬八千毛孔張開,一股清氣進入毛孔,身體有一種曖洋洋的感覺,一呼之間,十萬八千毛孔開放,無數的廢氣從毛孔之中排出體外。
“一呼一息,這才是真人的呼吸啊。”
道德經上說,‘綿綿若存,用之不勤,就是青竹現在的感受。’
時間緩緩的流逝,青竹的心念隨著‘呼吸’進出,此時的呼吸,已經不是鼻子呼吸,而是全身毛孔在呼吸。
過了好一會,青竹感覺身體有一種說不出人愉悅感,他感覺身體輕如鴻毛,輕輕一躍,就能飛起來。
當然,這只是一種感覺,身體畢竟是身體,與神魂不一樣。
青竹修完數息觀之后,再次集中精神,把注意力放到鼻前虛空,一念定住,剎那間,眼前大放光明。
青竹保持心境,讓心靈住在光的境界中,頓時,心里有一種曖洋洋的感覺。
“真是舒服啊!”
隨著境界提升,青竹越來越喜歡修行了,這也是修行之中的樂坐階段。
剛開始修行時,身體還沒有調整好,坐久了之后,人就會感覺疲憊,煩躁不安,這時候,就會想下坐。
隨著修行境界提升,身心慢慢的調整好之后,人就會進入樂坐階段。
當修行進入樂坐階段后,也就快要進入欲界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