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人生本來就是一場大夢吧。”
青竹想了一會,又定住心神,再看周圍的世界,又感覺周圍的世界真實不虛,這種感覺,和心經上面寫的境界一樣。
一禪,離生喜樂,二禪,定生喜樂,三禪,離喜妙樂,四禪,舍念清凈。
此時,青竹已經踏入一禪境界,他出神之時,總會有一種離世的感覺,仿佛間,他和這個世界格格不入,那是一種出離感。
這種境界,佛經上也有記載,佛在世的時候,也有佛弟子悟到了這個境界,當著佛祖的面自殺。
這不是究竟涅槃,只是小乘果位,如果證得阿羅漢果位,證得菩薩果位,又是另外一番境界。
“青竹?”一道聲音從后面傳來,青竹轉身,看到于文慧,他喊了一聲,“于老師,你沒有回家嗎?”
“我還有一些事情要忙。”于文慧回了一句,又問,“你怎么沒回家啊?”
“我也還有事情要忙,暫時不會回去。”
“哦!”于文慧點頭,她知道青竹的事情,每天晚上,兩人都會在夢中相遇,這也是青竹和她的約定,似乎,這成了一種習慣。
青竹和于文慧在夢中相遇的時候,會說一些生活的事情,也會聊一些修練上的問題,對于修練上的問題,青竹都會耐心的解釋,可是,于文慧的進步不大。
除了于文慧之外,鄭東、蘇珊他們的進步也不大。
前面說過,靜有三個層次,一個是昏沉的靜,一個是清明的靜,一個是專注的靜。
于文慧、鄭東、蘇珊他們一直無法進入清明的靜,他們的心非常散亂,雜念非常多,定不住心神。
青竹看到于文慧他們的修行情況后,只能暗自感嘆,‘看來,佛說的對,想成佛,需要修練三大阿僧祗劫,’
青竹有累生累世的修行功德,所以,一旦開啟修練之門,青竹的進步就非常快。
佛的修行之路也非常漫長,傳說,佛做了五百世忍辱仙人,在成佛之前,供養了無數的佛陀、菩薩,之后,又把頭發鋪在地上,供養燃燈佛祖,燃燈佛祖給佛授記,說,‘你在未來世,可以成佛,教化眾生。’所以,佛祖降生到婆娑世界,證得菩提道果。
這段時間,青竹看過很多佛經,心里明白,想成佛,沒那么容易,他也不急躁,放平心態,一邊做功德,一邊做功夫。
達到一禪境界后,再往上修,行愿才是重點,必需要在生活中糾正自己的心靈。
于文慧說,“你暫時不回家的話,這段時間,就去我家吃飯吧。”
青竹剛準備說話,于文慧又說,“不許反對!”
“好吧!”
于文慧見青竹答應了,輕輕一笑,“你這人,請你吃飯,還不情不愿的。”
“哪有啊!”青竹說,“于老師做的飯菜,美味可口,誰會拒絕啊。”
“信你才怪!”于文慧說,“我記得,某人經常在夢里面說,武館的飯菜才是最美味的。”
“呃!”青竹沉默。
于文慧說,“你知道你的情況,以后,你如果嘴饞了,可以來我這里吃。”
青竹點點頭。
于文慧說,“好了,不和你說了,我還有事情要做。”
青竹看著于文慧離開,隱約間,他能感受到于文慧對自己的感情,不過,他不敢多想,他們之間的年齡差距太大。
當青竹進入深度修行狀態時,他能看到一條條因果線,也能看到一條條緣分線,緣分和因果糾纏在一起,組成了紛雜的凡塵。
放假之后,青竹放松了下來,左右無事,他沒去大梵瑜伽館,也沒去武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