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子弟從小學習騎射與防身武藝,陳群也不例外。也因為如此,劉昀剛才那敏捷的一扶才讓陳群深感錯愕。
他的這位表弟力氣竟如此之大
劉昀不知陳群心中所想,也不知道他的這位表兄因為動作過于堅決而差點閃了腰,當捕捉到陳群莫名深邃的一眼時,劉昀困惑不解,從這兩日的言行想到更早以前送出的“解壓神器”,琢磨著到底是哪里做得過火了,讓情緒鮮少外露的陳家表兄用這樣慎重的眼神看他。
諸多想法只在一瞬間。在外,劉昀仍是疏朗雅正的陳王世子,一舉一動都端方妥當。他抬袖示意陳群入座,為了展現親近,在他同席的另一側坐下。
陳王劉寵與陳群早已聊了半晌,而今劉昀入座,劉寵毫不避忌,徑直對他說道
“昀兒,你表兄要在陳國住上一些日子。為父知你行事穩妥,這段時間,便由你悉心安排,帶著長文走動走動。”
當著陳群的面,劉寵顧及嫡長子的面子,沒有叫出“阿菟”這個小名。又因為劉昀尚未加冠,還沒有取表字,便用單名稱呼。
當然,能有權直呼其名的唯有被叫者的長輩。而若是同輩,例如陳群,即便他是劉昀的表兄,也應當避諱他的大名,否則,便是極為失禮的行為。
陳群自不會失禮,但也沒法親近地當著劉昀的面叫他“阿弟”,一直以來都只喚他“世子”。
這個時候也不例外。
“世子忙于諸事,豈能因為群而貽誤”陳群想也未想,一口推辭,“群平日里讀書習字,不常出門,只偶爾拜訪業師、名儒,與一二好友把盞,不可讓世子費心。”
劉昀知道陳群這是在說客套話,又因為他本性的執禮疏離,決計不肯給劉昀添一點麻煩。
若是平時,陳群放出這樣的話,劉昀客氣幾句,也就隨他去了。但今天劉昀收到荀彧的拜帖,心情極好,見陳群如此回避,他反而起了逗弄的心思,看似誠懇地反駁了陳群的話。
“不貽誤,不貽誤。我這兩日確實有一些事要辦,陳家表兄若是怕貽誤我,和我一起去不就得了”
陳群
平日里遇到的不是同樣客套謙退、很有分寸感的士人,就是烏七八糟、得寸進尺的市儈者,何曾遇到過如此清新脫俗,卻又打棍隨上的神邏輯
這一異常之語來得太突然,陳群礙于對方的顏面,一時之間沒有反駁,等他回過神之時,已被劉昀架上馬車,即將前往沛國。
忍住額角不斷跳動的經絡,陳群深吸了口氣,還算鎮定地詢問。
“世子為何要去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