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并不作聲,剛登基即推行新政的他不是竇猗房的對手,他認了自己的不如。竇猗房所說的理由,恕他一個都接受不了
“況且,你怎么知道你的新政對大漢有利”竇猗房問出最關鍵的問題所在。
劉徹終于開口反問“祖母又怎么知道不會”
“無為而治讓大漢得以休養生息,國庫豐盈,百姓手里能有余糧,效果你都看在眼里不是嗎比起你要任用儒家的人,他們推行的政策對大漢是好是壞,誰敢保證”竇猗房揪著眼前已經發生的種種,證明無為而治對大漢的好處,劉徹能夠抹去嗎
“大漢看似安寧,實則暗流涌動,邊境匈奴屢屢進犯,百姓深受其害。諸侯蠢蠢欲動,皆思取朕而代之。朝堂之上,各方皆有私心,卻無幾分為君之心。如此,祖母依然覺得很好”劉徹指出大漢存在的問題,請竇猗房別只看到大漢的好,將大漢的種種問題無視到底。
竇猗房一時無言以對,良久過后才道“你想推行新政,想過倘若此法不通,于大漢將是滅頂之災大秦兩世而亡,我大漢撐過了兩世,未必不可亡。”
“孫兒正是為了大漢江山能夠傳承下去,思之變法。秦因何而強始于商鞅變法。若無商鞅,秦國斷無滅六國一統天下的底氣。”劉徹飽讀經書,自有他的見解。
“你又怎么知道儒家可以為你改變大漢的局面”竇猗房無法否認大漢存在的問題,她是瞎了眼,心卻沒有瞎。然而竇猗房并不認為劉徹說的就都是對的。儒家那些人,滿嘴的仁義道德,未必見得比之從前的黃老之術,無為而治就好得多。
竇猗房知道孫兒有雄才偉略,她也希望劉徹能帶領大漢走向另一個高度。卻也并不希望他太急。
“祖母以為真正的儒家可以賈誼的治安策多年來孫兒一直在反復越讀越是覺得有些黃老之術做不到的事,他們可以。孫兒至今并沒有尋到真正滿意的政策,可孫兒也須向天下人昭示,大漢需要創新,需要改革,朕要為天下尋一個能助朕的人。”劉徹并沒有想要一步登天的意思。相反,他在等,等一個能夠和商鞅類似的大才,能找到對大漢有利的變法。
在此之前,劉徹須讓天下知他有心變,天下若不知,誰會來助之
竇猗房所受的震撼極大,她雖不想承認,也不得不承認,她終是老了。
“大漢后繼有人,大漢甚幸。徹兒,我去后,你也須當心。”竇猗房輕聲叮囑,讓劉徹牢記在心。
“祖母放心,我不會讓母后成為下一個祖母的。”話未挑明,劉徹已懂。
王娡是他的母親,若說她沒有野心怎么可能。不過是因為多年來有竇猗房壓著,王娡沒有露出她的野心來罷了。
一但竇猗房不在,王娡必會露頭。彼時會如何,劉徹不可不防。
從聽到劉徹的話那一刻開始,竇猗房放心了。但凡劉徹不許,王娡斷沒有機會。
想來也是,劉徹已經不年輕,被竇猗房壓制得太久,劉徹心中早已生出不滿。走了一個竇猗房,誰再想長成像竇猗房一樣的人物,繼續由她干政,奪劉徹的權,絕不是劉徹所能容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