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午是水煮魚和紅燒肉,菜做的是魚香肉絲和地三鮮。
在后世水煮魚和魚香肉絲屬于川菜,地三鮮是東北菜,這個時代車馬都慢,除非有錢有權的人,否則很難吃到別的地方的特色菜。
孫氏半輩子養成的口味一時難改,吃盛京菜全是因為想當盛京人。而原身孝順萬事依著婆婆來,所以大廚房兩個廚子一個偏向祝陽一個偏向盛京。
這幾道菜除了紅燒肉,戚安宜都沒吃過。
小碗晶瑩剔透的碧粳米飯,一勺魚香肉絲一勺地三鮮,再來剃好魚刺的水煮魚,這樣三樣菜拌著吃戚安宜就吃了小半碗飯。
真好吃。
水煮魚太辣,戚安宜吃不了太多,但姜瑾華喜歡,一來魚新鮮,新鮮食材做的菜,味道上一般不會太差。
而廚娘雖然沒做過這菜,但刀工極好,魚片薄就不說了,片片都一樣。姜瑾華覺得這樣的魚肉不好煮,時間短了生時間長了容易散,但這道菜入口滑爽,麻香辣撲鼻,里面的豆芽和豆片絲也入味,幾道菜中姜瑾華最喜歡的就是這道。
戚安宜不能吃太多辣的,姜瑾華就吃了一白玉盤的水煮魚。
當然魚香肉絲和地三鮮也好吃,相比之下,肥而不膩的紅燒肉反倒顯得中規中矩了。
戚安宜覺得,這幾天吃的好吃的,比從前好多日子加起來吃的都多。
每日最高興的事兒就是下課回來,不知道有什么菜,但知道菜肯定跟昨兒的不一樣。
一進母親院子就能聞到香味兒,心里就跟吃飽了似的高興極了。
下午戚安宜還要上圍棋課,因為中午吃得飽,睡醒之后精神飽滿。
一下午都精神得很。
相比之下,其他院子的飯菜就顯得寡淡了。
大廚房每日做的菜樣雖多,可幾年下來也吃夠了,陳曉慧中午跟著孫氏用的飯,米飯六菜一湯,可選其中幾樣給孩子們吃。
數著有燉雞、紅燒肉、清燉排骨、黃瓜炒肉、青瓜炒肉,還有一道涼拌黃瓜。
湯是燉了一個多時辰的老鴨湯。
其實這菜算是極為不錯的,畢竟幾年前戚家的飯桌上大半年也見不到肉,孫氏覺得能日日吃肉就很好了。
而陳曉慧家中雖有些銀錢,可也不是頓頓大魚大肉的。
按理說陳曉慧該知足,只是昨兒晚上,戚安南跟她說,安東去大房吃了。
戚安南昨日沒去,晚上一塊兒玩的時候聽戚安東說了半天中午吃的飯,吃得還挺好,都是些沒見過的吃食。
不知道都是些什么山珍海味。
聽戚安東說的天上有地上無的,戚安南是饞的,再加上府里的菜吃夠了。
陳曉慧偶爾會讓丫鬟去外面買些燒雞鹵味回來,給兒子解饞,但開個小廚房做不到,也沒那個余錢。
小廚房要請廚娘,而且菜和肉也要錢,能從大房拿,何必自己花那個冤枉錢呢。
其實她吃不吃無所謂,就是看婆婆苦夏胃口不好,所以想孝敬一二。
孫氏的確沒啥胃口,大魚大肉吃多了也膩得慌。
吃了小半碗飯,幾口菜,最后喝了一碗酸蘿卜老鴨湯,中午飯就吃完了。
陳曉慧細眉微蹙,“娘,您這也吃得太少了。”
孫氏“忒熱,吃個飯出一頭汗,等晚上再吃吧。”
陳曉慧“是媳婦沒本事,若是像大嫂一樣,肯定也變著花樣給您弄吃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