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交談中,塞希利婭得知,站在她面前的二人是父子關系,所以現在有兩位李斯特先生。
或許是小李斯特先生等待的姿態過于明顯,塞希利婭主動告知了他們阿斯普爾不能前來的情況。
李斯特的眼中不可避免地流露出一點兒失望來,但他可能很快意識到這對面前的女孩不太禮貌。
而塞希利婭的外表也很容易獲得他的好感。于是他擺出了招牌的迷人微笑,繼續和塞希利婭搭話。
“怎么只有你一個人在這你的陪同者呢”
“我的舅舅陪我來的,他去處理一些事情了。”
他們都沒有太多和同齡人相處的經歷,不過小李斯特看上去是個性格開朗的孩子,他正努力和塞希利婭寒暄。
而塞希利婭也至今仍對那次在舞臺上耀眼奪目的李斯特印象深刻。
在二人都盡量對彼此釋放善意的情況下,他們很快熟絡了起來。
而大李斯特先生就坐在一旁,微笑注視著兩個孩子,直到奧地利大使派人來把他叫走了。
父親離開后,李斯特的臉色沉了一瞬。
按理說出于禮節,塞希利婭應該若無其事換個輕松的話題,但塞希利婭對美麗的事物總是有更多的關注和探知欲。
于是她決定深入對話,“你不喜歡奧地利大使嗎”
“不,大使先生人很好。”
可能很少遇到和同齡人交流的機會,李斯特將那些內心堆積的不滿都訴說出來了,“可我是個匈牙利人我現在卻要代表奧地利演奏。”
從1804年開始,匈牙利就和奧地利一起成為了奧地利帝國的一部分。因為不論是匈牙利,還是奧地利都長期處在哈布斯堡皇帝的統治下,所以兩國的聯合并沒有遇到很大阻礙。
但無論是匈牙利人還是奧地利人,他們都并不認同奧匈民族這種整體稱謂。他們更愿意保留各自民族的身份認同。
塞希利婭適時安慰他,“至少目前匈牙利還是奧地利帝國中平等的一部分,你還能保留自己的民族認同感。對我而言,我甚至不知道自己到底算英國人還是法國人。我在法國的親屬們極力想讓我認同自己是法國人,而我英國的親屬們也在做著類似的事,兩邊總是僵持不下。”
看到面臨的情況比自己還要復雜一倍的塞希利婭,李斯特的內心稍顯安慰。
但很快他的情緒又低落起來,“可你法語說得很好,而我甚至都不會說匈牙利語,我真能算個匈牙利人嗎”
塞希利婭并不認為語言是決定性因素,“我們今天要為其演奏的這個王室家庭還是從德國來的,而喬治一世國王甚至只用德語和大臣們交流,這也并不妨礙他們是英國的統治者啊。如果會說匈牙利語,那當然很好。但更重要的是你的內心是否堅定認為自己是匈牙利人,并以此為傲。”
在塞希利婭稍顯激昂的多番鼓勵下,李斯特總算提起了一點兒精神。他那藍綠色的眼睛,又閃爍著自信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