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沒有繼續實驗,他揮手讓馬克騎士繼續去外面守護,他從空間戒指中取出了一臺小型服務器,這是他以前的戰利品,一個智能系統。
地下空間四周的屏蔽圖紋有效的將氪晶能量擋在外面,當大衛開啟了小型服務器后,智能系統也隨之啟動。
大衛在智能系統中輸入了之前他采集的數據,很快一張黑巖礦區的地圖在智能系統中生成了。
他又從空間戒指中取出了一個實驗臺,這是研究員的必備工具,通過能量轉化可以制造出指定的物品。
他帶來的實驗臺可是星際聯邦研究院康斯特布爾院長的專用實驗臺,也是星際聯邦最先進的實驗臺。
這種實驗臺制造的物品成本太高,只能夠在研究室中使用,并不能大規模的生產。
大衛沒有打算大規模生產,他使用實驗臺只是想制造出幾只挖礦機器人而已。
機器人的設計圖紙都是現成的,他所需要做的就是準備好合金與氪晶石。
大衛將幾枚頂級氪晶石放入實驗臺的能量口,又將合金放入材料口,在實驗臺的光幕上選擇了一款機器人。
他打開機器人的設計圖,腦中調用了‘研究宗師’的知識,開始對機器人進行設計上的修改。
修改的部分并不多,只是增減了一些功能而已,很快實驗臺就開始了能量轉化的過程,機器人的完整身體被制作出來。
一只機器人的制作需要五枚頂級氪晶石的能量才能夠完成,這也是為何這種技術只能應用于研究,而不能大規模生產的原因。
大衛有著足夠的頂級氪晶石,合金也帶了很多,他設置了自動生產后,就將制作好的機器人帶到一旁。
這機器人與普通機器人最大的不同就是身后有一條數據線,機器人與智能系統的連接有兩種方式,一是無線傳播方式,這需要在沒有氪晶能量的區域才能進行。
二是數據線傳輸方式,這是專為了讓機器人可以在氪晶能量區域也可以接受智能系統的指揮。
但這樣的機器人還不能在氪晶礦中工作,因為機器人那微弱的智能與內部的氪晶引擎會在氪晶環境中被摧毀,所以需要大衛對其進行保護。
保護的手段就是繪制屏蔽圖紋,讓氪晶能量無法進入機器人的體內。
雖然理論上很簡單,但實際上這可是兩個世界的知識大融合,星際聯邦與神屬大世界互相都不允許核心知識的交流,這也讓這種融合從未發生過。
大衛此時做的就是從未有人做過的事,他在機器人的身上繪制出屏蔽圖紋,讓機器人的風格從星際聯邦的風格轉變為更像是神屬大世界的風格。
一臺臺機器人被制造出來,由于時間的問題,大衛只制造了二十臺機器人,并完成了屏蔽圖紋的繪制,這就用掉了他差不多一天的時間。
大衛將機器人通過數據線與智能系統連接在一起,他用‘地下潛行’能力將數據線穿過石壁,這種數據線可以隨著機器人的移動而收縮,最遠可達五千米的距離,在礦區內是足夠了。
十九臺挖礦機器人留在了地面,它們的工作就是在智能系統的指揮下工作。
大衛也沒有準備利用這氪晶礦挖出多少的頂級氪晶石,他有著更多的打算,最少在短時間內,這座氪晶礦需要慢慢成長的過程。
他在地下空間留下了一臺機器人,這臺機器人的作用是看守好‘孕晶石’。
大衛做這一切都是為了放置‘孕晶石’,從而得到五級強者都迫切需要的‘完美級氪晶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