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當過和尚,也參加過以明教為宗教信仰的紅巾軍,接觸過很多宗教知識,但是本人對鬼神卻處于敬而遠之的狀態。
他并不是什么虔誠的信徒,而是一個務實主義者。
宗教,只是他造反事業的一個工具。
但是當異象真的降臨在他面前,他不得不承認,神跡,或許真的存在。
老天爺,或許真的對他的兒子有一絲偏愛。
朱元璋想起兒子之前病得臥床不起,又追問道“標兒,你現在感覺身體怎么樣”
“我的病已經好全了,現在身體好得不能再好了”
朱元璋開懷大笑,一下子把朱標抱起來,“走,兒砸,咱們回家。”
回程的路上,朱標和馬夫人娘倆被安置在馬車上,朱元璋破例沒有騎馬,而是在馬車上陪著母子二人,朱標對朱元璋打仗的故事很感興趣,朱元璋也不吝講述,一路上歡歌笑語不斷。
等到了大元帥府,朱元璋去書房處理事情。
朱標和娘親吃起了晚飯,可能是因為之前府中出了綁架這樣的大事,下人們惴惴不安,所以侍奉地格外精心。
一歲的朱棡被乳母抱著喂些軟爛的食物,三歲的朱樉已經能夠獨立吃飯了,只不過經常吃到臉上。
朱樉奶聲奶氣地問道“爹爹怎么沒來吃飯”
馬夫人用手帕給他擦了擦小花臉,回答道“你爹爹在忙呢。他有那么大的家業要管,難著嘞。”
朱標“是在處理府上的叛徒吧。”
馬夫人略有意外,“你怎么知道他在處理叛徒”
朱標條理清晰地回答道“首先,大元帥府一直有護衛看守,胖瘦兩個綁匪能偷偷進來,說沒有內應,我是不信的。其次,眼下哪有比處理叛徒更重要的事”
馬夫人聽到兒子分析得這么有道理,心底升起了一點自豪的情感,咱家兒子,就是聰明
“那娘親再考考你,你覺得,這叛徒是誰”
這個問題,馬夫人并不指望朱標能給出答案來。畢竟,人心隔肚皮,一個四歲小朋友,如何得知誰暗地里使壞呢
朱標放下筷子,“唔這我就不知道了,但是非要說的話,倒是有人有點嫌疑。”
馬夫人沒想到他還能說出個所以然來,“誰”
朱標“娘親,你記不記得,我們被劫出府的時候,一個下人都沒有看到”
馬夫人點點頭,這一點她也非常疑惑。
朱標繼續說道“回到府中之后,我問過了,只有錦兒秀兒當時被打昏了,府中并沒有其他人傷亡,所以府中下人多半是被調走了,有這個權限的人,只有管事級別的人。”
馬夫人“你說,這叛徒在管事中間”
其實她也有相同的猜測,只不過不愿相信罷了。
從個人情感出發,她更希望相信那些平時看起勤勤懇懇做事的管事是好人。
朱標“對。
我聽說前一陣子,大元帥府的大管家病重,娘親允許他去莊子上榮養,又選了新的大管家。
那些落選的管事,可能會心生怨懟。
這叛徒,可能出自他們當中。”
馬夫人覺得很有道理。
她又想起這件事的另一方面來。
根據她對夫君的了解,夫君對于叛徒和敵人,一向殘酷。
遇到這樣危機家人生命安全的案子,很可能寧可錯殺一千,也不放過一個。
想到無辜的下人可能受到牽連,她不禁有些心神不寧。
馬夫人一向是個善良的人,平日里上街,看到賣兒賣女的窮苦人家,會暗自垂淚,想方設法接濟他們。因為自己年幼喪父,吃過大苦頭,所以心軟,見不得別人受苦。
對待陌生人尚且如此,更何況對待朝夕相處的下人呢
她心想著因為綁架的事,這些下人們免不了要被審訊和責罰,說不定還會動用大刑,那些無辜的人要白白遭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