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坐在朱元璋肩上,被帶著走。
朱元璋全程用一只手虛托著兒子,以防兒子不小心從他肩膀上摔下來。
朱元璋邊走邊說道“你英哥今天回來。”
朱標很開心,“英哥要回來了”
英哥說的是朱英注1,朱元璋的義子,以前姓李,后來跟朱元璋姓了朱。
朱英幼年喪父喪母,早年過得顛沛流離。
他8歲在濠州乞討時被朱元璋收養為義子,馬夫人把他當做親兒子一樣撫養,朱元璋也十分愛重他。
12歲時他開始跟著朱元璋上戰場。
現在剛十四五歲的年紀,卻已經是在沙場征戰了三四年的老兵。
馬夫人時常會在朱標面前提到朱英,朱標對這個小小年紀就在戰場上廝殺的義兄很是佩服。
朱英這個做大哥的非常敬重馬夫人和朱元璋,尋常士卒得了餉銀,可能會吃喝玩樂花掉,畢竟過得是朝不保夕、刀尖舔血的生活。
而朱英獲得了餉銀,并不花出去,而是攢起來,給馬夫人購買布帛、糧油、日用品。他打仗時分得的戰利品,也大多獻給了馬夫人。
朱英從小受朱元璋和馬夫人的恩惠和教養,心里頭早就把他們當成親爹親娘來看待,自然而然把朱標看的比親弟弟還親。
朱標也收到過一些朱英送來的禮物。他脖子上掛著的銀質長命鎖就是朱英送的。
說起這個長命鎖,倒是有些來頭。朱英聽說若是找一百戶人家籌集銀錢,再鑄成長命鎖,就能保佑小孩健健康康、平平安安。于是他一邊跟著軍隊打仗,一邊登門拜訪多子多福的人家,通過給人家做工或者直接拿餉銀來換銀錢,歷時大半年,終于在朱標三歲生日的時候,送了這個長命鎖。
這個長命鎖背后蘊含的心意和祝福實在是難得。
朱標日日都帶著它。
這時候有下人來稟報朱元璋,“老爺,英少爺回來了。”
朱標很高興,“他現在在哪”
下人說“說話的這功夫,人應該已經到前廳了。”
朱標等不及,讓朱元璋把他放下來,一路跑著去見他的英哥,朱元璋在后面穩穩跟著。
還沒走到前廳,就看見一個十四五歲的少年,身穿藍色土布衣服,捧著一個扁平寬大的木盒子。
“英哥英哥”朱標像只小鹿一樣跑到了朱英跟前。
朱英蹲下來和朱標說話,“瞧你跑得滿頭大汗,累不累”
朱標搖搖頭,“不累不累,見到英哥,我一點都不累。”
朱英“標弟最近有沒有好好吃飯”
“吃了吃了,每餐都吃得飽飽的。”
“有沒有好好聽父母的話”
“當然了”
朱英伸手摸了摸朱標的頭,又將木盒子遞過去,“哥哥給你帶了件禮物”
朱標正要接過,朱英卻移開盒子,逗弄朱標道“你先猜猜是什么”
朱標想了想,看這盒子的大小和形狀,有可能放了一些益智玩具
于是說道“九連環”
朱英神秘地搖搖頭。
“七巧板”
“再猜。”
“猜不到了。到底是什么呀”
“這東西,可稀奇著嘞你保準沒見過。”
朱標被勾起了好奇心,盯著那個木盒子陷入深思。到底是什么東西呢
麻布縫制的小人不,他早就過了玩布娃娃的年紀。
好吃的似乎沒有什么好吃的能被稱得上“保準沒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