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土大殿之內,一枚玉簡在李小魚的手中白光閃爍;在這玉簡上方,一道光幕憑空幻現,其上字跡流轉湮滅不停。
過了片刻,當光幕上的最后一行字跡緩緩消散,李小魚自蒲團上站起了身形。
單手微微向上一托,掌中玉簡便漂浮而起飛向大案;而李小魚卻是站在原地,眉頭微蹙沉思起來。
昨日前往劍峰,李小魚在經閣一層仔細尋找了許久,而后將僅有的三部與養植靈株有關的典籍盡數拓印了下來。
歸返藥園之后,李小魚便走進丹室啟了陣法,隨之一念進入了息土空間,直至此時,方將玉簡中拓印的三部典籍通讀完畢。
原本在李小魚想來,種植靈株應與侍弄靈谷大同小異,可現在方知,這二者之間的差別實不亞于天壤。
雖然靈谷亦屬天地靈種,但照比尋常谷物,無非便是對土質的要求更高,復須每日施澆靈雨而已。至于平日里施肥驅蟲等養護的過程,幾乎與種植尋常谷物無異。
可種植靈株卻是不同。
因這靈株大多均是十分嬌貴,故而這種植方法與日常養護,與侍弄靈谷便大不相同,不僅要極為精心,更是需要一些特殊的培植手段。
譬如一種名喚“陰陽花”的三品靈株,其性質便很是特殊,每日上午均須以炙陽照射,可到了下午,卻又見不得半點陽光。而夜間,則是于植株之內陰陽調劑悄然促生。
是以此花不僅對土質要求極高,且必須將之植于陽光互換分明之處,否則不出幾日,便會靈氣盡散枯萎凋零。
又如一種四品“紫冰蘭”,因性喜陰寒,唯有將其種植于“寒脈”之上方得生長,且不能受到一絲熱氣熏染,如不施以精心,葉枯根糜只在瞬間……
故而李小魚此時方知,夏若瑤這片畝許大小的藥園,雖然表面看去遍是靈株,隨風搖曳間顯得很是雜亂,實則每一根靈株的栽種都是大有講究。
雖然培植靈株很是不易,且大多靈株自播下靈種或植下幼苗,直至生長成熟,最短亦須三五年光景,可謂種植不易,收獲更難。
但將這三部典籍細細觀讀后,李小魚一番思索之下,卻是悟出了兩點培植靈株的共通之處。那便是無論何種屬性的靈株,均須時常以靈雨施澆,如此方能靈艷常葆生機盎然,此為其一。
這其二,則是這靈雨只相當于“輔助”,靈株最終能否成熟,乃是取決于其根系汲取土壤中“天地源力”的多少。
也就是說,在培植靈株的過程當中,施澆靈雨只是促其生機,若欲使之完全成熟,還要靠土壤中的天地源力。
對于這天地源力,若是在此之前,李小魚可謂懵懂無知;但自從身擁界尊塔,特別是自那塊息土中成功催生出一株金鱗參之后,對于這種天地間的妙力,李小魚不說領悟透徹,但亦已略知一二。
在李小魚的理解當中,所謂天地源力,無非便是“金、木、水、火、土”這五種本源之力。
這五種本源之力相生相克循環衍生,誕于玄黃,存于天地,世間萬物的發生萌長,均與這五種天地妙力脫不了干系。
而界尊塔一層的息土空間,便是滿蘊“土之源力”;那塊神秘無比的息土,則更是土之源力的精華所聚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