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
聽到蒙仲有依有據的話,莊伯為之語塞,忍不住偷偷瞄向莊子。
而此時的莊子,眼眸中已經沒有慍怒之色,取而代之的則是恍然與深思。
顯然,此刻莊子也明白過來了:感情這小子先前鍥而不舍的前來請教,根本不是為了博取他的注意,而是為了先占到一個理字,以便于此刻用這番話來堵他的嘴。
但遺憾的是,此時他明白過來卻為時已晚,因為道理都在蒙仲那邊——是因為他接二連三地‘不教’,無視蒙仲,才讓這小子‘產生’了「道家將亡、皆因莊周不樹」的想法,這邏輯上是沒問題的。
至于真相嘛,無非就是這小子從一開始就挖了一個坑,等著他莊周掉到坑里罷了。
『此子小小年紀,心機卻很重啊。』
莊周目視著蒙仲暗自想道。
期間,莊伯仔細觀察著莊子的神色,見后者臉上并無怒色,卻也沒有再提示他做出反駁,遂明白莊子這是認栽了—從道理的角度,恐怕已經說不過那叫做蒙仲的小子了。
然而就在這時,莊伯卻注意到莊子伸手捋著胡須,意有所指地看著他。
『這是要我從禮數再與此子辯論辯論?』
莊伯心中大感驚訝。
要知道據他所知,莊子對儒家的評價是非常差的,甚至于還專門寫了《胠篋》、《盜跖》等幾篇文章去抨擊儒家,抨擊儒家‘助紂為虐’,是幫助君主、貴族等上位統治者壓榨平民的幫兇。
但既然莊子要自己繼續與此子辯論,莊伯亦不好違背,于是他在想了想后說道:“道理你姑且說得通,但夫子比你年長幾旬,乃是你應當尊敬的長輩,你直呼夫子名諱,豈非無禮?”
蒙仲聞言拱了拱手,反問道:“莊伯您的意思,是希望小子看在莊夫子比我年長許多的份上去尊敬他嗎?”
這是一個設有陷阱的反問,倘若莊伯承認,那豈不是說莊子只是空活了一大把年紀?
不過很可惜,這種小伎倆連莊伯都瞞不過,更何況是莊子。
這不,莊伯立刻糾正道:“蒙仲,你此言甚是無禮!……夫子豈是單單比你年長?眾所周知,夫子乃是世人推崇的道家圣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