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些馬拉車上的尸體,大概有四十余具,皆是他蒙氏子弟的尸體——唯有蒙氏子弟的尸體,才被用馬車托著運回鄉邑,至于其余家奴、流民的尸體,多半已經在滕國一帶就地掩埋了。
因為蒙仲一具也沒有看到。
此時,族內的長老蒙薦、蒙羑等人,正出面安撫那些位痛失兒子、痛失丈夫的族中女子,沒過多久,宗主蒙簞帶著少宗主蒙鶩亦出現了,所有人的心情都很低落,無論是蒙仲、蒙虎,亦或是在旁圍觀的蒙氏族人。
不敢繼續留在那令人感到悲傷的地方,蒙仲來到了自己家的田里,在田旁的草屋內,拆開了兄長蒙伯托蒙直帶來的那只包裹。
就像他所猜測的那樣,這只包裹內,亦是厚厚一疊用布作為載具的家書,顯然是接著上回送到的書信。
第一篇:
「八月十九日,近十日里,我們摧毀了三片鄉邑,殺死了成千上百名手無寸鐵的滕人,鄉西的族兄蒙春丟下了兵器,說這是暴虐的殺戮,遭到了史啖的呵斥,就是軍司馬(景敾)派來的那個史啖,他要求蒙擎叔懲戒蒙春,族中的年輕人都憤怒地站了出來,嚇得那個史啖面色很難看,最終,蒙擎叔制止了這次變故,但族人的士氣已經越來越低落。」
第二篇:
「八月二十一日,今日我們遭到一支滕**隊的襲擊,我殺死了兩名滕國士卒,終于能夠不用昧著良心屠殺無辜的滕國國人,我稍稍松了口氣。在戰后檢查尸體的時候,我發現被我殺死的那名滕國士卒,手中死死攥著一束頭發,心中忽然很難受。這名被我殺死的滕國士卒,在他的家鄉,或許正有一名年輕的女子正為他日夜祈禱,祈禱他能夠平安回去。」
第三篇:
「八月二十三日,滕國的反抗越來越激烈了,由于我宋人的屠戳,越來越多的滕國國人逃往滕城,在滕虎的率下,一起抵抗我們。藤虎就是滕弘的兒子,現如今滕國的君主。」
第四篇:
「八月二十五日,我們攻打了‘公丘’,守城的是滕國的司馬‘畢戰’,在攻打這座城池時,城內的滕**民聯手抵抗我們,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穿布衣、打赤腳的男子,這些赤腳的男子,一個個很厲害,單憑一柄劍就能讓三五名步卒無法靠近,但最終,這些人被我們的弓箭射死了。蒙摯叔稱呼他們為‘墨者’,那是什么人?是滕國請來的幫手嗎?」
第五篇:
「八月二十九日,今日我們攻破了公丘,軍司馬下令屠戳城內所有參與過協助守城的男子。我跟著蒙摯叔,遇到了一隊滕人,兩個男人、三個女人,還有一男兩女三個目測年紀不到十歲的孩子,他們被三四名手持利劍的‘墨者’保護著。其中有一名墨者質問蒙摯叔‘何以要助肆虐的宋王屠戳滕國的無辜者’,蒙摯叔沒有回答,只是告訴那幾名墨者,說他們不屬于這場戰爭,可以離開。但是那幾名墨者沒有離開,說是為了保護那群滕人愿意犧牲自己。最后,我們殺死了那幾名墨者,也殺死了那幾名滕國的男子。從其中一名墨者的尸體上,我找到了幾塊布,上面寫著很多字,大多都是一名叫做‘鉅子’的人的言論,我偷偷藏了起來,沒敢告訴別人。」
第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