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他田章歷來都很注重提前了解對手的性格,因為這有助于他去判斷對手的意圖。
就比如戴不勝、戴盈之、景敾這三個宋國的軍司馬,田章就很清楚這三人的性格:戴不勝勇而少謀、景敾膽怯畏縮、唯戴盈之稍有些謀略。
在了解這三人的性格后,田章就能以此做出判斷:戴不勝這個人,可以用誘敵之計擊敗;而景敾,用多倍的兵力就能讓其徹底失去取勝的自信;至于戴盈之,雖有些謀略,但不善奇謀,以正道用兵將其擊敗即可。
是的,在此之前,戴不勝、戴盈之、景敾幾人的性格與作戰方式,幾乎已經被田章給摸透了,因此他毫不懷疑自己必然可以擊敗這三者。
然而如今,事情出現了變故,宋軍中出現了一個他根本不了解的“主將”,對此人的姓名、性格、用兵方式,田章一無所知,這讓他感覺非常難受,隱隱有種我在明處、敵在暗處的難受。
更要命的是,在宋軍這個“主將”的指揮下,原本在田章看來充其量只是二三流的戴不勝之輩,居然搖身一變就變成了知進退、懂利害的將領,比如方才戴不勝在明明還有余力守衛營寨的情況下,果斷放棄營寨撤兵逃走——若非如此,這個戴不勝或許早已成為他齊軍的階下囚。
田章知道,這就是一位優秀的主將能給己方兵將帶來的改變。
不是他自夸,何以魏韓兩國的軍隊頻頻在秦**隊面前失利,可在他田章擔任主帥后,齊、魏、韓三國聯軍卻攻破了秦國那座此前無人攻破過的函谷關呢?無非就是他田章給魏國、韓國的那些將領們指明了方向。
而現如今,宋軍當中那名不知名的“主將”,亦起到了這個效果,以至于在此人的指揮下,原本不足為懼的戴不勝一流,居然變得如此滑溜、難纏。
“傳令田觸、田達,叫其嘗試看看攻城。”
在思忖了片刻后,田章下達了命令。
在田章的命令下,田觸、田達便率領麾下士卒扛著長梯嘗試攻打逼陽城。
正如田章所料,逼陽城的防守緊密有序,步卒與弓弩手的分布恰到好處,簡直是滴水不漏。
田章絕不相信那是宋國太子戴武指揮的結果。
“先撤!回營從長計議。”
在吩咐下去之后,田章忍不住再次深深看了一眼逼陽城。
他隱隱有種錯覺,仿佛自己又回到了「濮水戰場」,正面對著秦國名將「樗(chū)里疾」,那是唯一一位擊敗過他匡章的男人。
當然,對于濮水戰場的失利,田章并不服氣,但遺憾的是,他已經失去了擊敗樗里疾洗刷恥辱的機會,因為在他率領齊、魏、韓三**隊進攻秦國的函谷關之前,樗里疾就已經病故了,被葬在秦國渭水南邊章臺之東。
否則,若樗里疾作為主將鎮守函谷關,他田章未必可以攻破這座關隘。
而現如今,逼陽城內那個不知名的“宋軍主將”,隱隱給田章一種仿佛曾經面對樗里疾時那般的不安與忐忑。
……有意思了,既然如此,就讓我田章來試試你的斤兩!
可能是因為聯想到了曾經唯一擊敗過他的對手秦將樗里疾,今年已經五十七歲的田章,心中逐漸燃起了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