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有了馮諼打圓場,書房內的氣氛著實改善了許多,不復方才那般緊張。
當然,最關鍵的原因還得說是田文冷靜下來了,不像方才,被怒火沖昏了頭腦。
聊著聊著,眾人便聊到了「宋國欲與魏國結盟對抗齊國」這件事,也不等田文、馮諼等人故作為難借機索取好處,蒙仲主動說道:“此番在下前來魏國,乃是奉了我宋國君主之命,將薛邑的封賞狀給薛公……”
說著,他從懷中取出那只竹筒,從中抽出了那份封賞狀。
見此,馮諼連忙起身,走到蒙仲面前準備接受,不曾想蒙仲卻轉頭對田文說道:“在送出此物之前,在下有幾句心里話欲對薛公言。”
“……但說無妨。”田文平靜說道。
只見蒙仲目視著田文,微笑著說道:“當初在趙國時,在下年輕氣盛,冒犯了薛公,然現如今,在下與薛公利害一致,不知薛公可愿與在下化解干戈,一致對抗齊國?否則,倘若在下每次請見薛公,薛公都要嚇唬在下一出,這可受不了。”
田文原本尚掛著幾許笑容的面色,稍稍沉了沉,淡淡說道:“若田某不肯,是否你就不會將此物交給田某呢?”
“那不至于。”蒙仲笑著說道:“此物乃宋王贈予薛公,與在下之事無關,在下豈敢拿此物作為要挾?”
說著,他為了表示誠意,率先將薛邑的封賞狀遞給了馮諼。
馮諼接過封賞狀,并未立刻離開,而是轉身看向田文,用眼神向后者示意。
他當然是傾向于田文與蒙仲和解的,畢竟蒙仲自身本領不俗,又有惠盎、田章那等人脈,更重要的是彼此利害一致,何必拘泥于當年的恩怨呢?
相比較在旁那個李史,顯然是這名少年更適合成為田文與宋國之間的溝通紐帶。
“……好。”
在馮諼的頻繁眼神暗示下,田文又足足遲疑了好一會,這才點點頭說道:“就看在你冒著風雪送來此物的份上,田某不再計較你當初的冒犯。”
『很勉強啊……』
雖然蒙仲感覺田文的承諾著實勉強,但此刻他也只能假裝歡喜,拱手道謝:“多謝薛公寬容大量。”
見此,馮諼暗暗嘆了口氣。
連蒙仲都看得出來的事,他作為田文身邊的幕僚侍臣,又豈會看不出來?
但不管怎樣,這也是一個不錯的開始,畢竟田文最好面子,只要是親口答應的事,縱使心中不喜也不會反悔。
若針對蒙仲這件事來說,田文未必會與蒙仲改善關系,但至少不會在明面上對付后者,比如像方才那樣,召來府上的衛士欲將蒙仲置于死地。
“薛公。”
捧著那份封賞狀,馮諼走到田文面前,將此物遞給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