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虎與穆武紛紛點頭,深以為然。
留下華虎、穆武二人率領各自麾下的騎兵在酈縣的城東與城南“利誘”楚民投奔方城,而蒙仲則帶著蒙虎,轉到了酈縣的西北角,遠遠窺視秦軍隊酈縣西城墻的進攻。
僅僅窺視了片刻,蒙虎的副將、如今已被提拔為佐司馬的曹淳便忍不住開口道:“酈縣的防守……看上去并不積極啊。”
或許他是想說,酈縣的防守力度非常弱。
明明秦軍只主攻酈縣的西城墻,但從攻城的戰況來看,秦軍似乎已壓制了城內的守軍。
再看秦楚兩軍的聲勢,秦軍吶喊震天,而酈縣楚軍那邊,幾乎聽不到什么響動。
吶喊這種事,較真來說,這是浪費體力的行為,一支優秀的精銳軍隊,軍中士卒絕對不會無謂地吶喊消耗體力,但在大多數時候,一邊士卒的吶喊聲大,無疑會給對方造成心理上的壓力,尤其是對于毫無戰場經驗的新卒而言,說不定在聽到對方軍中的吶喊后,會嚇得雙腿發軟。
所謂先聲奪人,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想到這里,蒙仲不動聲色地觀察了一下蒙虎、曹淳麾下的那三百余騎兵,卻見他們一個個坐跨戰馬,臉上仍帶著不以為然的輕松表情,這讓蒙仲暗暗點頭:不愧是去年追殺過萬余秦軍的騎兵,別的姑且都不論,至少心態叫人頗為放心。
不得不說,蒙仲也是多此一舉,要知道蒙虎、華虎、穆武三人麾下的騎兵,皆是魏武卒出身,怎么可能會膽怯?
更別說去年自秦軍主力在憚城敗退后,這支騎兵一路追殺秦軍敗卒,一直追殺到武關。
想來在絕大多數騎兵眼中,秦軍只是他們可以隨意揉捏的小弟弟而已。
這不,盡管他們這邊僅三百余騎兵,而在遠處,則有數萬秦軍正在攻打酈縣,但蒙虎麾下的這些騎兵非但毫不擔心那些秦軍或會對他們不利,反而饒有興致地評價著酈縣楚軍的守城,儼然有種坐山觀虎斗的意思。
而此時,蒙仲的目光則落在了秦軍的本陣一帶。
只見在秦軍本陣,他除了看到「秦」字軍旗外,還看到一面繪有「白」字的將旗,不出意外的,多半就是秦將白起的將旗。
果真是他……
想起曾經在伊水河畔險些被自己一弩射死的秦將白起,蒙仲亦忍不住遐想連篇。
不得不說,他當時并不清楚那名年輕白面的秦將,正是秦軍的新任主帥白起,否則,他絕對不會叫白起那般輕易逃離,那么隔著一條伊水,說不定他也會追上去將白起殺死。
那次未曾擊殺白起這個秦軍主帥,這是伊闕之戰時蒙仲心中莫大的遺憾。
畢竟,若他當時能成功擊殺白起,魏韓兩國在那場仗中就不至于損失將近十六萬軍隊。
但話說回來,若沒有白起,公孫喜就不會死,后者會繼續按照薛公田文的指示,故意打壓他蒙仲,在這種情況下,蒙仲恐怕也很難獲得足夠的軍功……
從這方面來說,蒙仲其實得感謝白起,因為沒有白起除掉公孫喜,他根本沒有機會代替公孫豎號令竇興、魏青等魏國的軍司馬。
總而言之,蒙仲對白起的態度其實挺復雜的。
倘若說蒙仲對白起還有幾絲“感激”的話,那么白起對蒙仲,恐怕就只有“憎恨”了。
可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