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在心底,莊辛仍對此難以置信,畢竟在他看來,屈原是性格比他更固執的一個人。
似乎是看穿了莊辛的心思,昭睢連忙解釋道:“不不不,莊大夫誤會了,屈原并未投奔魏國,而是在一名叫做蒙仲的魏將身邊作為門客,前幾日我收到了他的書信,他在信中言道,他在國內處處遭到子蘭等人針對,雖有心報國卻苦于沒有機會,現如今,他準備用另外一種方式來報效國家……”
“另外一種方式?”莊辛聽得一頭霧水,不過卻也沒有懷疑。
畢竟昭睢、屈原二人的品德,他都是信得過的。
“唔,具體的我也說不清,待日后莊大夫碰到屈原,親自向他詢問便是。”
“哦……”
隨后又聊了幾句,昭睢便告辭離去了,畢竟他急著率楚郢這邊的軍隊增援鄢邑。
而莊辛,則對昭睢的這番話上了心。
他知道,屈原絕不會無緣無故地留在方城,作為一名魏將的門客,肯定其中有什么緣故。
想到這里,他就忍不住想要前往方城,親自尋屈原詢問一番。
不過在此之前,他得給他的族兄弟莊蹻寫封信。
平心而論,莊辛與他族兄莊蹻的關系并不是太好,尤其是當莊蹻做出了叛亂的舉動后——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楚國的百姓心目中,莊蹻倒是名聲不錯。
原因就在于,在莊蹻叛軍攻占的城邑,他只收取一小部分田稅養活叛軍,比楚國的重稅要輕得多。
因為這事,莊辛也不知這件事究竟是好是壞:往壞了說,他族兄莊蹻確實是做出了叛亂的舉動,玷污了他莊氏一族的名聲;可往好了說,莊蹻庇護了一大批楚民,使后者免除被國內的貴族剝削,只需付出一小部分田稅即可。
正因為如此,莊辛以往很少與莊蹻通信,對其保持不聞不問的態度:既不與其過分親近,使莊氏一族的名聲受污,也不去指責莊蹻的行為。
不過這次,莊辛還是忍不住給莊蹻寫了一封信,希望后者在必要之時幫昭雎一把,并且他在信中寫明:若秦國攻入郢邑,對叛軍亦不是什么好事。
其實他也明白,他族兄莊蹻卻非是那種有勇無謀的莽夫,自然看得出利害,無論他寫不寫這封書信,莊蹻肯定都會在暗中幫襯鄢邑一二,至少絕不會坐視秦軍攻入漢水以南,但他還是希望能從莊蹻那邊得到肯定的回覆。
果不其然,書信送出之后沒過幾日,莊蹻便托人送來了回信,表示他會幫助昭雎守住漢水,但也僅此而已。
對此,莊辛也無法奢求更多,在囑咐罷家人這些日子留在楚郢后,他便前往了鄢邑。
待等莊辛趕到鄢邑時,昭睢早已率領楚郢的軍隊抵達了這座城邑,并接管了當地的駐守楚軍,加緊在漢水河畔構筑防御,目的自然就是阻止秦軍攻到漢水以南。
在見到莊辛后,昭睢感到有些意外,驚訝問道:“莊大夫怎得前來鄢邑,莫非是奉了王命?”
莊辛笑笑說道:“我只是心中不安,故而前來鄢邑看看究竟……我已囑咐家人,若大王相召,就說我臥病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