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話說回來,雖然此舉頗為殘酷,但卻是最理智的判斷。
片刻后,待白起交代完任務,諸將陸陸續續離開之后,司馬靳猶豫了半響,對白起說道:“白帥,既然我軍一旦撤兵就會遭到魏軍的追擊,那么能否趁機伏擊魏軍呢?若是能成功伏擊魏軍,說不定我軍就能爭取到更多的時間。”
白起聞言有些意外地看了一眼司馬靳,點點頭稱贊道:“很不錯的建議……”
見此,司馬靳面色一喜,正要說話,卻見白起又搖了搖頭,帶著幾許微笑解釋道:“但這對那蒙仲不適用。……以蒙仲的才智,他豈會猜不到我軍有可能將計就計?魏軍勝算在握,在遇到我軍的伏兵時,大可借人數上的優勢,圍而不攻,靜等天明。等到天明之后,留下的伏兵必然身陷魏軍的包圍,插翅難逃。再說我軍的士卒,眼下士氣全無,縱使設下伏兵,又能給魏軍造成多大的傷亡呢?……似這般,還不如叫士卒們趁夜逃亡,能走多少算多少。……再說那蒙仲麾下還有騎兵,一旦天亮之后,便是那些方城騎兵逞威之時,只要被那些騎兵看到,幾乎都不能活著逃走。是故,你所說的伏擊之計,意義不大。”
聽到這話,司馬靳臉上露出了幾許失望的神色。
見此,白起便教導道:“兵法,要活學活用,切不可生搬硬套,似我軍眼下的境況,唯有聽天由命而已……”
說罷,他心中微微一動。
雖然在他看來伏兵之計毫無意義,但倘若反其道而行,設下疑兵迷惑魏軍,卻不失是能爭取些時的好計策。
當然了,至于效果如何,只能說聊勝于無。
總之,有總比沒有強。
“后悔么?”
瞥了眼正微微點頭的司馬靳,白起忽然問道:“若今早你肯聽從我的勸告,先行投奔國尉的軍隊,待今晚我軍撤離時,你多半已經抵達了國尉的軍中……”
聽到這話,司馬靳搖搖頭說道:“在下不后悔,在下只是為白帥感到有些不甘。……在下覺得,白帥這次敗地實在是……若宛城不被魏軍偷襲,白帥根本不會敗。”
白起愣了愣,失笑地搖了搖頭。
誠然,對于這次的戰敗,其實他麾下的將軍們都很是不甘。
因為在總結戰敗原因時,諸將總結出了兩個原因:其一,司馬錯的部將彭唐拖了他們后腿,輕易就被魏軍偷襲了魏軍;其二,翟章率領援軍支援了陽關。
刨除這兩個因素,似季泓等人實在想不出他們有什么理由會敗在陽關,充其量就是兩敗俱傷嘛。
但白起并不這樣看待,他正色對司馬靳說道:“蒙仲于去年入冬時,便在悄然謀劃著偷襲宛城,而我卻不能料敵于先,這才是我的敗因,哪怕換做是我軍的將領駐守宛城,恐怕也是相同的結果。”
司馬靳也不知該說什么,只得點了點頭。
當晚,約戌時前后,待麾下軍隊皆已做好了急行軍的準備,白起立刻下達了全軍向宛城撤離的命令。
看著麾下的士卒們為了活命,不顧身上的傷勢快步行軍,白起微微吐了口氣,轉頭看向了陽關的方向。
他知道,過不了多久,陽關的魏軍便會傾巢而出,對他秦軍發動追殺。
介時他麾下這兩萬幸存的士卒,不知有幾人能活著逃到宛城。
一萬?
五千?
或許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