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惠相之弟蒙仲來了。”
在那名侍官向宋王偃復命之后,蒙仲亦走上前幾步,拱手拜道:“蒙仲,拜見宋王。”
宋王偃點點頭,繼而仔細打量著眼前的蒙仲。
他還記得,當年他第一次見到這小子時,這小子年僅十四歲,看起來還頗為瘦弱,一晃眼六年過去了,這小子已經長得越來越高大,成就也是越來越叫人咋舌。
忽然,宋王偃注意到腰間掛在腰間的那柄利劍,嘴角揚起幾許莫名的笑意。
因為他劍鞘他很熟悉,正是前些年蒙仲在蒙邑成婚時,他贈予蒙仲的其中一樣賀禮——縱觀整個宋國,就只有太子戴武、戴不勝、惠盎、蒙仲這四人得到這君主賜劍的殊榮。
可能是注意到宋王偃的目光落在自己腰間的佩劍上,蒙仲當即做出解釋。
按理來說,無論是在哪個國家,覲見君主自然需要在入宮前解下隨身攜帶的寶劍,蒙仲亦是如此,在他此番入宮前,宮門外的衛士也要求他解劍。
可當那些宮衛在檢查這柄劍時,他們卻駭然看到了“宋偃命匠人鑄于某年某月”的字樣,為此滿臉震驚。
隨后,待蒙仲解釋這柄劍乃是宋王偃所賜之物后,那些宮衛誰還敢再要求蒙仲放下這柄劍?
就這樣,蒙仲才能帶著劍進入宋王的宮殿。
而對于蒙仲關于劍的解釋,宋王偃一笑置之,畢竟他對蒙仲還是很信任的。
他笑著對蒙仲說道:“這柄劍,你時常帶在身邊么?”
“是的。”蒙仲想了想,還是說了一番感謝的話:“這柄劍堅而鋒利,堪稱削鐵如泥……多謝宋王賜劍。”
“哈哈哈哈。”
宋王偃頗感開懷地笑了笑,旋即又說道:“蒙仲,聽說你如今在魏國,已經是手握數萬大軍的上將了,怎么,與寡人過兩招如何?”
聽到這話,蒙仲很冷靜地拒絕:“請恕在下拒絕!”
“唔?”宋王偃聞言皺了皺眉,故意說道:“怎么?即使成為了手握數萬大軍的魏國上將,卻不敢與寡人過過劍技么?”
“不。”蒙仲淡淡說道:“在下只是怕傷到宋王。”
“……”
聽到這不客氣的話,在旁的侍官、宮女、衛士紛紛色變,面面相覷之余,皆用駭然的目光看向蒙仲。
這也難怪,畢竟宋王偃的脾氣素來不好,以至于無論宮內還是在朝中,宋王偃身邊的侍者、臣子,大多都是小心奉承,哪怕是蒙仲那位被稱為正直的義兄惠盎,在不涉及原則問題的情況下,也是盡量撿好聽的說,免得激怒宋王偃。
世人指責宋王偃暴虐其實也不是沒有道理的,當這位君主動怒的時候,他確實是會做一些暴虐的事,比如說,殺死忤逆他的臣民,甚至于是用弓箭射殺囚徒來取樂等等。
關于這件事,孟子曾經就跟蒙仲聊過,得虧宋王偃身邊有惠盎在,且宋王偃也信賴惠盎,因此在惠盎的規勸下,宋王偃總算時能遏制一部分骨子里的殘暴,否則,恐怕與歷史上的夏桀商紂真沒有多大區別了。
只見在從旁諸侍官、宮女、衛士心驚膽顫的注視下,宋王偃在聽到蒙仲那番不客氣的話后,先是面色陰沉地瞪著蒙仲,隨即忽然哈哈大笑:“你這小子,還是一無既往的不討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