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見宋王偃瞇了瞇眼雙目,沉聲說道:“寡人觀此人,喜怒不形于色,極有城府,叫人琢磨不透……前一陣子他到彭城時,寡人與惠盎設宴招待他,筵席間,他曾提及過你,說你這些年幾次阻擾了他秦國的戰事,且用此事,旁敲側擊試探我宋國對秦魏兩國事務的態度……當時惠盎便說,秦魏兩國之事,我宋國并不想參合,魏冉當時雖笑而不語,但寡人總覺得,他對此頗為不滿……”
老師當真有先見之明……
回想起在故鄉時老師莊子對他的提醒,蒙仲心中暗暗想道。
他問宋王偃道:“倘若有朝一日,我宋國注定會失去秦魏兩國其中之一的支持,不知宋王會站在哪邊?秦國?或魏國?”
宋王偃微微一愣,在看了一眼蒙仲后,皺著眉頭沉思說道:“大概……會選擇魏國。”
聽到這話,蒙仲心中暗暗稱贊,暗贊宋王偃還是有眼力的。
說著,他便將他老師莊子那一番警告告訴了宋王偃,只聽得宋王偃頻頻皺眉。
不得不說,此前宋王偃也好,惠盎也罷,都不是沒有考慮過秦魏兩國的矛盾會給宋國帶來什么的影響,但關于秦國放棄宋國暗中與齊國結盟的猜測,這兩位還真沒考慮過。
然而仔細想想,這個猜測確實并非沒有可能。
想到這里,他叮囑蒙仲道:“過幾日,待你到了郯城后,將你方才所言之事告訴惠盎,叫他派人盯著魏冉的動向。……倘若他不滿于我宋國的態度,在此戰前后出使齊國,那我宋國……就得對秦國提高警惕了。”
“我記下了。”
蒙仲抱了抱拳。
當日,待蒙仲離開王宮后僅一個時辰左右,宋王偃便派了彭城的官員押運了一批糧草來到了方城騎兵的駐軍點,其中還有不少酒肉,讓諸方城騎兵大感歡喜。
于是乎,諸方城騎兵埋鍋造飯,吃酒燉肉。
而次日,司馬錯與樂進便率領秦魏聯軍抵達了彭城,與蒙仲匯兵一處。
隨后,司馬錯便代表秦國覲見了宋王偃。
雖然蒙仲其實并不想見到宋王偃,但考慮到宋王偃昨日在聽到他那番話,今日會見司馬錯是否會出現什么變故,蒙仲最終還是跟著司馬錯一同去了王宮。
事實證明,他的擔憂是多慮的,宋王偃當了幾十年的君主,城府自然深得很,哪怕他昨日從蒙仲口中得知秦國或有可能拋棄他宋國、將他宋國作為與齊國結盟的犧牲物,但今日他見到司馬錯時,還是熱切地與司馬錯交談,并且設宴款待司馬錯以及晉鄺等諸位秦將。
而在宴席期間,宋王偃也曾幾次表達他對秦國、對秦王的感激,仿佛昨日他與蒙仲的對話從未發生過的。
親眼看到這一幕,蒙仲自己也感覺有些好笑。
好笑于他也難免被世人對宋王偃的錯誤認知所影響——宋王偃,真是那種一言不合就拔劍殺人,毫無胸襟、毫無城府的暴君么?
怎么可能!
宋王偃大多數時候殺人,只是為了取樂,且所殺的也只不過是些無關痛癢的罪犯囚徒,真正因為一言不合而拔劍殺人的例子,卻反而是寥寥無幾。
就蒙仲所知,目前就只有在宋國攻伐滕國期間被宋王偃殺死的唐鞅——當時宋王偃與惠盎發生了嚴重的爭執,一怒之下就把唐鞅給殺了。
看上去那唐鞅挺冤枉的,但相信只要有人聽到唐鞅當時那番混賬至極的話,都不會覺得此人死地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