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白了還是底氣不足。
在鄴城呆了七八日,蒙仲帶著蒙虎與兩百騎方城騎兵返回大梁,待等抵達大梁時,已經九月末。
而就在這幾日,在中原的東部,齊王田地在與群臣進行過許久的商討后,終于接受了秦國國相穰侯魏冉提出的“秦齊互帝”提議,至此,齊王田地自稱“東帝”,而尊秦國君主嬴稷為“西帝”,秦齊互帝之盟正式達成。
這個消息,在短短幾日間不脛而走,紛紛由各國的細作傳遞至本國。
一時間,燕、趙、宋、魏等國人人自危。
宋國立刻全境戒嚴,再次擴充軍隊,提防齊國借與秦國結盟的威勢卷土重來,再次進攻他宋國。
而繼宋國之后,趙國亦立刻就得知了這個消息。
說實話,在此之前,奉陽君李兌其實并不覺得齊國會跟秦國結盟,畢竟近幾十年,齊國才是中原各國中對抗秦國的盟主,可沒想到,這次居然還真被田文、蒙仲等人給料中了。
次日,當趙王何召集群臣商議對策時,趙將韓徐針對當前局勢說道:“秦齊兩國結盟,我趙國對齊國就變得不再重要,為防止秦齊兩國同時出兵吞并諸國,威脅我趙國,在下以為當聯合魏、韓兩國,締結三晉之盟,以對抗來自秦齊的威脅。”
趙王何聞言深以為然,對奉陽君李兌說道:“李相,此事就交予你,如何?”
李兌面色凝重地應下。
繼趙國之后,魏國亦立刻得知了這個消息。
對此,魏王遫既感到驚懼,又感到喜悅。
驚懼的是,秦齊兩國當真締結了盟約,這意味著秦國將毫無后顧之憂地進攻他魏國,而喜悅的是,他覺得這或許是拉攏趙國,使三晉重新團結起來的一次機會。
魏、趙、韓三晉若能團結起來,再加上宋國,魏王遫自認為這股力量絕不會弱于秦國與齊國。
當然,事實也的確如此。
于是乎,魏王遫一邊立刻叫河東郡提高戒備,一邊由國相田文出面,親自前往趙國,朝見趙王何。
十月初,魏王遫親自入趙國朝見,與趙王何洽談。
半個月后,韓王咎亦入趙國朝見,與趙王何洽談。
魏、趙、韓三個國家,使者頻繁走動,軍隊調動亦極為頻繁,這個消息也自然避免不了被秦齊兩國的奸細打探到,送回本國。
姑且不說秦國對此有何反應,當魏趙韓三國的反應傳到齊國時,齊國著實有些慌了。
要知道,魏、趙、韓加起來就等同于一個晉國,再加上宋國,這豈非就是曾經晉國稱霸中原時的核心實力么?
倘若說其余各國都不希望秦齊兩國結盟,那么,秦齊兩國也不希望三晉重新抱團,更別說再加上一個宋國,因為這個四國聯盟的力量,哪怕是秦齊兩國都未必擋得住。
怎么辦?
此后數日,齊王田地立刻召見群臣商議對策。
而在此期間,蘇秦意識到齊王已經慌了,便適時地出面勸說齊王。
隨后,便發生了一件事讓中原各國、甚至讓天下人都目瞪口呆的事:同年十二月,距離十月份秦齊互帝僅僅兩個月不到,齊王田地自行廢除帝號,并以此為借口,號召中原諸國共同討伐秦國。
不得不說,齊國這一手著實驚呆了世人,幾乎沒人能看懂齊國到底在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