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半響后,田觸點頭說道:“既秦國有害人之心,在下又豈會引頸受戮?在下支持繼續進兵秦國!”
從旁,樂毅也在田觸表明態度后,點點頭說道:“在下亦支持繼續進兵秦國。”
見田觸與樂毅皆表示贊同,李兌點點頭,沉聲說道:“因為某些原因,我聯軍即將陷入糧草供輸不及的窘迫,但總得來說,我聯軍優勢很大……近百年來,我中原各國多次合縱伐秦,期間不乏有像犀首、匡章那般的名將統帥,但即便如此,最好的戰果也不過是攻破函谷關,連函谷道都未曾攻破,而眼下,我軍卻打到了這陰晉一帶,倘若能繼續進兵,再往西攻克三五百里土地,便可打到秦國的都城咸陽!但前提是,我五**隊必須團結一致,倘若再三心二意,怕是會被秦人分而殲之,最終落得個全軍覆沒的下場。到時候,秦人將踏著我五國士卒的尸體,威懾天下!”
聽著李兌的侃侃而談,暴鳶眼中閃過一絲嘲諷,似有深意地看了一眼蒙仲,仿佛是在無聲地嘲笑李兌。
也難怪,畢竟在暴鳶眼里,李兌在討伐秦國這件事上意志根本不堅定,只不過是被逼地沒有辦法了,危及到其自身了,李兌這才改變了其原來的打算而已。
蒙仲當然注意到了暴鳶的眼色,不動聲色地朝暴鳶微微搖了搖頭。
他根本不在乎李兌出于什么目的而決定繼續討伐秦國,更不至于會嘲笑李兌,不管日后如何,至少這一刻,他二十余萬五國聯軍很有機會團結起來,為了擺脫冬季來臨前軍中缺糧的窘迫,對了擊潰對他們虎視眈眈的秦軍,而真正的團結起來。
而有些諷刺的是,他五國聯軍能真正得以團結的契機,居然還是對面的秦軍促成的……
說實話,別看在勸說李兌的時候蒙仲說得頭頭是道,那些都是蒙仲隨口瞎編的,當時他能自圓其說就已經盡力了,根本拿不出什么證據來,然而讓令他啼笑皆非的是,那隨口瞎編的猜測,似乎還真猜中了秦人的企圖。
這就……很奇妙。
既然五人皆主張繼續對秦國用兵,接下來,五人便就當前的局勢做出了一番商議。
這里就必須提及一件事,那就是李兌對自身情緒的控制。
別看他在意識到自己受騙后極其惱怒,恨不得割下那秦使甘召的舌頭、然后將其驅逐回秦軍那邊,但他很快就控制了自己的憤怒情緒,立刻改變命令將那甘召以及其隨從全部關押起來,嚴加看守,這個做法使得聯軍占據了先機。
基于這一點,李兌提出了夜襲秦軍的主張。
他吩咐近衛取來行軍圖,平鋪在帳內的矮桌上,隨后又請暴鳶、蒙仲、田觸、樂毅四人圍而觀之。
期間,他對幾人說道:“論帶兵打仗,老夫不如幾位,更不如郾城君,但有一點老夫還是看得出來,那就是陰晉對我軍的重要性。”
他指了指行軍圖上的晉陰城,繼續說道:“迄今為止,我軍的糧道,皆是經韓國、經函谷道,運輸至此,道路蜿蜒,耗時頗久,是故我聯軍軍中的儲糧越來越少;但倘若我等可以拿下陰晉,便可以經水路將糧草運輸至此,更別說陰晉與魏國河東郡的風陵渡隔河相望,拿下此地,我軍還能得到公孫郡守的協助,大大減輕我軍所面臨的險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