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搖搖頭,轉頭看向公孫丑等諸弟子。
公孫丑解釋道:“老師近期身體狀況不佳,因此弟子等人不敢讓老師分心。”
想來孟子也清楚自己的身體狀況,并未責怪公孫丑等諸弟子,轉頭對蒙仲說道:“阿仲,那你來講一講吧。”
“諾。”
蒙仲應了一聲,遂將他宋國的內亂始終,包括五國伐齊,皆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孟子。
當他講到他恨恨揍了一頓宋王偃,用‘武力’使宋王偃‘屈服’,并將其‘放逐’至魏國時,孟子與公孫丑等人皆露出了古怪的表情。
要知道,雖說在惠盎的努力下,宋王偃默許在宋國推行孟子的仁政,但這位君主在本質上還是不折不扣的暴君,整個宋國沒幾人敢忤逆這位君主,可蒙仲倒好,居然說什么將宋王偃摔倒在地,還‘反復幾次’,讓宋王偃‘不能站立’,這簡直……
“咳。”輕咳一聲后,孟子低聲說道:“阿仲,你雖是好心,但君臣有別,似這般‘武諫’,不合規矩。……宋王雖被傳為暴君,但看他能寬恕你這次的行為,可見他并不昏昧,但你也要恪守為臣之禮。……今宋王為了避嫌而遠赴魏國,以他的好強,想來終生不會再返回宋國,他日你返回魏國時,當適當給予照顧……”
從旁,公孫丑等人也是連連點頭。
打了宋王偃那樣的暴君,非但沒死,居然還能說服宋王偃,迫使宋王偃讓步……說實話,這些位師兄哪怕是在旁聽著,都為當時的蒙仲捏一把冷汗。
隨后,當蒙仲說到五國伐齊、齊國破碎、齊王田地從臨淄逃到莒城時,孟子感慨地嘆了口氣:“這即是不修仁德的下場啊。”
在旁,公孫丑等諸弟子亦是附和點頭,唏噓不已。
齊國,當初的齊國,那是多么的強盛,齊威王時期,連秦國都不敢與其爭鋒;待等齊宣王時期,原本倒向秦國的中原各國,硬生生因為齊國的強盛而考慮倒向齊國。
可惜這一代的君主齊王田地……
“你們將如何處置齊國?”孟子正色問蒙仲道。
在這位老師面前,蒙仲當然不會隱瞞,如實說道:“魏、燕、宋三國打算瓜分齊國,魏國取東郡,宋國取瑯邪,分別占取齊國五分之一的國土,其余三分,燕國試圖將其吞并。”
聽到這話,在旁的樂正驚訝問道:“為何燕國能五分取其三?”
蒙仲便解釋道:“因為此次五國伐秦,乃是由秦國提出倡議,秦國希望魏國將更多的精力放在齊國這邊,希望魏國陷入齊國的泥潭,為秦國爭取時間。我反復思量,認為魏國主要的威脅還是在于秦國,因此,魏國不應當花費太多的精力在東邊。……山東的齊人,距離臨淄較近,我認為很難短時間內令其心甘情愿歸順魏國,但東郡距離臨淄較遠,那里的齊人應該能夠接受魏國的治理……”
“很明智的判斷。”孟子點點頭,由衷稱贊道:“不是人人都能在貪欲面前保持克制……也是這個道理,是故你叫宋國止步于莒城吧?”
蒙仲笑了笑,說道:“還有就是齊王田地這個麻煩,很難處置……抓到他吧,殺了容易引起齊人的憤怒,放過又無法讓宋人接受,與其左右為難,索性就止步于莒城,反正宋國此次占據的土地,也足夠宋國消化好些年了。”
“很明智。”孟子點點頭,旋即,他皺著眉頭問道:“那其余三分齊土……據老夫所知,燕國的樂毅是你的知己,他可與你說過,將以什么方式吞并齊土?”
蒙仲當然明白孟子的擔憂,正色說道:“夫子請放心,關于此事,樂毅曾與我商討過,我將夫子當初與齊宣王的對話告訴了他,并告誡他,燕國弱而齊國強,倘若燕國欲以弱吞強,那么就必須注重齊人的民心,倘若齊人個個都能接受燕國的統治,那么燕國就能長久占據這片土地;反之,燕國從哪里來,終將回哪里去,就仿佛當年的齊宣王。”
“善!”孟子非常滿意地點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