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事實上,趙王何這般關心宋國的事,只不過是為了示好于蒙仲罷了。
些許寒暄過后,趙王何問蒙仲道:“卿此番前來邯鄲,莫非有什么要事?”
蒙仲猶豫了一下,最后還是如實說道:“在下此番前來,是希望趙國能與魏國結盟,共同抵抗秦國。”
聽到這話,不止趙王何的臉上流露出幾分為難與猶豫之色,在旁的肥幼,臉上亦露出了幾分異色。
要知道,這次趙王何離開邯鄲,就是為了應秦王嬴稷的約會。
而肥幼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秦王稷與他趙國的君主趙何,已經在某些事上達成了協議,比如說,聯合抵抗來自魏國的壓力。
誠然,過去的秦國,的確是整個中原的威脅,但眼下,魏國的威勢有著逐漸趕超秦國的跡象,考慮到趙國并非秦國的第一進攻目標,且是最直接受到魏國威脅的國家,趙王何在國策方面自然更傾向于與秦國結盟,聯手制衡魏國,以及已臣服魏國的宋韓兩國直到魏國表現出不敵于秦國的跡象,趙王何才會考慮再站回來,幫助魏國抵御秦國。
保持秦魏兩國之間的平衡,這正是趙國現如今的國策。
而這就意味著,趙王何只能拒絕蒙仲提出的‘趙魏結盟’的要求。
只見在沉默了半晌后,趙王何委婉地說道:“并非寡人針對蒙卿,這件事……唔,寡人不能答應,希望蒙卿能夠諒解。”
話音落下,在肥幼有些擔憂的神色下,蒙仲平靜地點了點頭。
見此,別說肥幼感到意外,就連趙王何也很意外。
別看在外人面前,蒙仲一直表現得很和善的樣子,但趙王何知道,這位蒙卿在他面前,可從來不會有什么好臉色。
他很清楚自沙丘宮變后,他與蒙仲的兩次不歡而散。
第一次,蒙仲放下一句“你日后一定會后悔的”的狠話,拂袖而去。
第二次,面對他趙何‘是否能原諒我’的問話,蒙仲冷漠地掃了他一眼,一聲不吭地離開。
鑒于這兩次的經歷,趙王何還以為他這次的拒絕,也會讓蒙仲憤怒到拂袖而去,可沒想到的是,蒙仲居然并不生氣的樣子。
見此,趙王何試探問道:“蒙卿似乎……并未動怒的樣子?這倒是讓寡人有些……不明白,難道蒙卿其實并不希望我趙國與魏國結盟?”
蒙仲搖搖頭說道:“不,我當然希望趙國與魏國結盟,且我之前覺得,這樣對趙國也有利,但后來經人提醒我方才恍然大悟,雖然我自認為是個人的想法,但我站在魏國的立場上思考對趙國有利的事,這本身就錯了……既然我錯在先,即便遭趙王拒絕,又何來顏面發怒呢?”
說到這里,他拱了拱手,正色說道:“原本在下前幾日就打算返回魏國了,只是恰逢得知趙王返回邯鄲,當時離去于禮不合,是故又逗留了幾日……”
聽到這話,趙王何與肥幼對視一眼,這才恍然大悟。
數日后,秦國遣秦王稷的公子‘異人’赴趙國作為質子,居于邯鄲,自此秦趙兩國締結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