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于此,秦國國尉白起命王龁、嬴摎率精銳之軍增援趙西河,蒙仲得知消息后,亦立刻派晉鄙率河東軍北上。
晉鄙率軍入駐北屈,擺出一副欲進攻藺地、中陽,截斷秦軍歸路的架勢。
得知此事后,白起寫信大罵蒙仲:“我攻趙國,與你何干?”
蒙仲回信嘲諷白起:“北屈乃魏國之城,我調魏軍入駐魏城,與你何干?”
白起大怒,擅自率軍出函谷關搦戰,蒙仲亦擅自迎戰,雙方在函谷關前打了一仗,不分勝負,各自收兵。
事后,魏秦兩國各自派使者指責對方破壞停戰協議。
由于攻打趙國并不順利,且新任的晉陽守廉頗已在北方漸漸站穩,穰侯魏冉意識到錯估了趙國的實力,他終于意識到,趙國并非柔弱可欺的國家。
于是,魏冉決定與趙國言和。轉而去教訓另外一個出工不出力的盟國楚國。
魏王遫十六年,翟章身故。
這些年蒙仲率軍駐扎于宜陽,后勤諸事全靠翟章替他統籌全局,擔任著類似‘小司馬’的職務,如今翟章身故,蒙仲于是推薦了公孫豎。
魏王遫聽取了蒙仲的建議,召河東守公孫豎回大梁擔任小司馬,再封晉鄙為河東守。
十七年初,秦王稷與趙王何相會于離石,相約兩國再次修好。
雖然能夠理解趙王的行為,但趙國再次與秦國結盟,仍然讓蒙仲感到有幾分失望。
而有意思是,在秦趙兩國的君主相會于離石之后,蒙仲忽然從趙國聽到了一則傳言,說是晉陽守廉頗似乎要殺一個叫做藺相如的趙國上卿。
過了一陣子,趙國又傳來了一則傳言,說是廉頗光著膀子背著荊條在那位叫做藺相如的上卿府前謝罪。
魏國的河東守晉鄙得知此事后,寫信去嘲笑廉頗,廉頗專門寫了回信來罵晉鄙,不過卻未解釋他與藺相如之間究竟發生了什么事,但從細作于趙國送回的消息稱,趙國的臣子眼下空前的團結。
同年,秦國派華陽君羋戎守函谷關,調白起攻打楚國。
得知此事后,蒙仲率五萬聯合軍前往宛城,觀望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