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時光倒退兩千年,南方人竟要在北方餓肚子了。
唉對,我還有孫先生。
土生土長的戰國人孫臏,總知道這些連殼都沒脫的東西到底是什么吧
再做個夢,如果當鬼谷是封閉式高等寄宿學院的話,孫先生說不定還會做飯,能教我處理它們呢。
“先生救我”
秦昭抄起旁邊架子上的幾個“高腳杯”,把存糧各抓了一小把放到杯中,興沖沖地向臥房奔去。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都說了,生理需求是人類最基本的要求。層次雖低,卻是推動人行動的最大動力。
翻譯成種花家的話就是“天大地大,吃飯最大”。
為了吃飯去問孫軍師,就算被笑話不分五谷也沒關系,不丟人。
五谷不分怎么了
咱虛心學習就好。
“先生,你會做飯嗎這些東西要怎么吃啊”
秦昭風風火火跑進來,刷啦啦在案幾上寫下問題。宛若供奉神靈般把豆擺在案上。
強迫癥作祟,她嫌初次放下的幾個豆擺得不夠整齊,遂又伸手把它們拉成一條直線。
本以為有大事發生的孫臏,一臉心梗。
秦昭似記起什么,又跑了趟廚房,專門挑出最漂亮一只豆,提陶鍋倒水斟滿,恭恭敬敬地遞給他。
“可惜沒有茶,白水還是寒磣。”秦昭有些遺憾,期盼著看向孫臏,“先生,這句話我就不寫了。您看得懂我的表情吧”
“昭與我非親非故,我亦非死非亡,何以行大禮祭我”
孫臏對生死倒沒有什么忌諱。只為掩飾先前因仇恨扭曲的神情,怕被她瞧出,才隨意翻出話來。
她歪著頭笑等他解惑。
他沒有寫下字,這話若真寫出來,又要惹她糾結紛亂。
釜搬上案,豆拿來盛水這次又當著他的面整齊擺好五谷,孫臏越發深刻地體會到秦昭對“常識”的缺乏。
五谷擺在一起是祭祀的重要物品,通常搭配禮器。庶民不似貴族,有專門的青銅禮器,家家都有的豆便是最好的承載物。
掃了一眼案幾,孫臏哭笑不得。
大概是秦昭誤打誤撞,不論是步菜還是祭祀,好歹豆數量用對了豆是成雙成對出現的。
“先生,別走神啊,看這里”
見孫臏遲遲不接水杯,秦昭發現他竟在走神,敲敲木案指著字催促。
“”
孫臏非常困惑,秦昭究竟是在什么樣的環境下長大,又是如何長到這么大的。
“先生,不要用這樣的眼神看我。雖然我已經做好心理準備,我也不想這么廢呀就是,你現在需要進食,我總不能給你端上不能吃的東西吧”
秦昭的聲音變小了。
“你教我一下,就一下我保證它們從此化成灰了我也能分辨它們。”
或許就是仗著語言不通,羞恥的事不想落成文字,秦昭噼里啪啦說了一通。
本想說話發泄無人溝通的苦悶,不想卻染了些郁氣和委屈。
為了生存什么都要重頭學。
離開熟悉的環境后,如果勇氣飄忽,自我認知太容易陷入打擊了。
她咬咬唇。
不知道人變成孤島能存在多久。活著仿佛成了最高難度的挑戰,自己又還能堅持多久。
孫臏伸手從豆里挑出幾顆糧食,在秦昭眼前捻開種皮,露出金黃的內里,小小的米粒在他手心里打著轉。
她的眼睛亮了,這東西她認識
“稷。”
他又拿出旁邊稷的雙胞胎,指尖一捻又滾出幾顆一樣的黃米。
“黍。”
等等,這倆難道不是一種東西
“稷粳,黍粘。”
哦,屬性和口感問題。
“麻。”
橘子籽原來叫這個嗎,怎么吃
炒熟之后磕戰國的瓜子
一樣一樣,孫臏慢慢教給秦昭。
像是被祭拜的神靈給出了應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