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他只是個孩子,哪里知道自己的主意靠不靠譜,自然要找徐夫子查漏補缺啦
這一天的普法小課堂結束后,謝拾原原本本復述完兄弟倆的對話,便仰著頭眼巴巴望著徐夫子“夫子以為如何”
小團子擺出一副求夸夸的姿態,徐夫子一時無言。只能說小弟子太會學以致用了。
一起發生在玉泉鎮的小案件,照他這么折騰下去,只怕得鬧成轟動全縣的大新聞。
小小年紀,腦袋瓜子未免過于靈活。稍不留神,總擔心小弟子會走上歪路啊
為小弟子操碎心的徐夫子面色如常“此案并不復雜。只要證明藥物對癥,是孫大公子未遵醫囑服藥就是了。”
能出面作證的,除了鄭大夫身邊的學徒,孫大公子的心腹,還有他的枕邊人。
孫大公子那位“無所出卻霸著丈夫不許納妾”的妻子,徐夫子并不曾見過,云氏卻知之甚深,她斷言道“王姐姐性情正直,必不會坐視無辜之人蒙冤枉死。”
云氏一語成讖。沒過兩日,縣衙開堂審理鄭大夫一案。孫大公子之妻,一身素服的王七娘竟出現在縣衙大堂,當堂自首。
“人是我殺的,藥是我喂的,我看著他倒在床上,手腳麻木,氣息斷絕。”
至于殺夫的原委,
王七娘面色平靜“原以為我們琴瑟和鳴,他生不了孩子,罪名扣在我身上,我不在乎。他想生孩子,我陪他看大夫,親手為他熬藥”
可他萬萬不該,見偌大家業將要交到二弟手上,便打起借種生子的主意heihei”
提起這話,王七娘都嫌惡心。
孫大公子第一次提出這個主意時,她只以為是一時昏了頭,直言拒絕。卻不想他一直不曾死心這回小年夜,二房一家陪在孫老爺身邊其樂融融,孫二公子借著一雙兒女出盡風頭,儼然以未來家主自居。她那位夫君再也無法維持理智,回房后就對她緊緊相逼,拿多年夫妻情分相挾,不惜下跪,甚至連借種人選都有了,面目猙獰近乎可憎。
王七娘的回應,是哄他趁醉吃下了所有補陽丸。讓這個曾經愛過的男人在徹底面目全非之前與她告別,是她最后的溫柔。
在王七娘的偽造下,他的死亡本該是“不遵醫囑,服藥過度而亡”,奈何承受喪子之痛的孫老爺緊緊咬住鄭大夫不放,非要鄭大夫償命不可。即便想辦法替鄭大夫脫罪出獄,孫家也不會善罷甘休。
這份仇恨不該由鄭大夫背負。
王七娘終究是站了出來。
人是她殺的,這條命也該她償。
真相一出,“王七娘殺夫案”轟動全縣,鄉野嘩然。不惜自毀名聲也要維護夫君名譽的“賢妻”,親手弒夫的“毒婦”,以及分明早已瞞天過海,卻為了不殃及無辜而投案自首的“義士”無論是否贊同她的所作所為,伴隨說書先生口口相傳的故事,這位“奇女子”的名聲終將傳揚開去。
謝拾與堂兄商量的招數一個都沒來得及使出來,鄭大夫已然全須全尾地出了獄。
這個結果令謝拾不大得勁。像是卯足了力氣蓄足了勁,最終卻一拳砸在棉花上。
小家伙足足郁悶了好一陣子。
若是像夢中那些美滿的故事一樣發展,難道不該是五歲幼崽揮手出妙計,鄭夫子洗清冤屈平安得脫險,孫大公子自作自受“死得其所”,王七娘隱身幕后無人可知
奈何,現實與故事終究不同。
得知王七娘之事,云氏亦只能沉默良久,淡淡道一聲“可惜了王姐姐。”
這起曲折的案件在不同的人心中留下不同的印記。二月初,度過五歲生日的謝拾只知道年假將盡,上學的日子到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