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講完大學開篇第一節,徐夫子開始講第二節。依舊是先反復誦讀再講解文義。
“此節論述為何明德、新民便可止于至善。”
“何以明己德、明天下人之德便可抵達至善之境知道要抵達至善之所在,有了目標則志有定向,志有定向則心不妄動,心不妄動則隨處皆安,隨處皆安故而慮事周詳,終將抵達至善之所在。”
講完上述兩節,徐夫子繼續道
“故而,大學又曰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瘋狂燃燒學習熱情的謝拾跟著徐夫子一字一句誦讀,他的目光亦隨之轉移到書卷上的第三節。
一個個簡單的文字,在他眼中卻蘊含天地之至理,儼然是通往修行大道的門扉。
“本,根本也;末,末梢也。”
極度專注中,世界寂靜無聲,一切喧囂皆已遠去,唯有徐夫子的聲音在回響。
“此節總結上述兩節明德為本,新民為末。始于知止,終于能得。本與始在先,末與終在后,知曉這順序且照著去做,則于大學之道不遠矣。”
先明己之德,再明天下人之德;先立目標,隨即定志、靜心、隨處而安、思慮周詳,終能抵達至善,接近大學之道。
“嗯嗯嗯嗯嗯”
第一排右側靠窗的位置上,謝拾豎起了耳朵,一個字都不曾遺漏,他下意識連連點頭。惹得坐在他后面的方朋目光情不自禁隨著這顆圓潤的小腦袋瓜上下移動。
多日苦練書法的成果在他筆下顯露出來,快速而不凌亂的字跡密密麻麻連成一片。
謝拾嬰兒肥的小臉上滿是鄭重。
短短三節交代完“三綱”,徐夫子開始講述“八目”,他繼續帶領學生們誦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物格而后知至國治而后天下平。”
一口氣讀完兩節,徐夫子方才一起講解“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這是明明德的條目;齊家、治國、明明德于天下,這是新民的條目。”
“知所先后,循序為功,則己德可明,民德可新,至善可止,大學之道亦近矣。”
伴隨著徐夫子戎長枯燥的講解,學生們搖頭晃腦的頻率越來越低,逐漸變成小雞啄米般的點頭,濃濃的困意籠罩了學堂。
徐守文雙眼幾乎瞇成一條縫。
趙自新記筆記的動作逐漸凌亂,筆下的文字不知何時向著鬼畫符的方向發展。
王臨全憑毅力在堅持。
方朋、吳躍二人忍不住以書遮面,掩飾住打呵欠的小動作,眼中淚光點點。
春天到了,萬物生長的季節。受到倦意源源不斷的澆灌,瞌睡蟲囂張地大肆擴散。
唯有一人與大家格格不入。
第一排右手邊,一個圓潤的小腦袋瓜正充滿節奏地連連點動,著實引人注目。
“嗯嗯嗯嗯嗯”小腦袋瓜的主人不斷從鼻子里發出附和的哼哼聲,充滿求知欲的目光落在徐夫子身上,幾乎將人點燃。
謝拾目露興奮之色。
頭好癢,長腦子、不,長知識了
新的知識宛如得到澆灌的種子,在腦海中瘋狂生長,眼看就要結出豐碩果實。
全神貫注汲取知識的同時,小家伙在心底熟練地進行二次理解大學果然是無上之法,這不連修行步驟都道明白了
修身明德始于格物致知,先從自己開始格物致知;緊接著,是教全家人格物致知;最后,一步步將目標擴散到全天下。
終有一日,天下人都能做到格物致知、修身明德。如此便能抵達那神秘的“至善”之境,將人間化為堪比仙境的王道樂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