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話,正要進灶房的老徐氏先不依了,抄在手上的菜籃子都給擱到了一邊。甚至顧不得一開始本是為了逃避與兩個兒媳一起接受謝蘭教書識字才躲進灶房的。
“瞧你這話說的”
她叉腰訓斥二兒媳。
“拾哥兒不也是為了咱們好孩子吃了個果子覺著好,就想著給咱們都嘗嘗。拾哥兒既覺著識字好,惦記著咱們都能得這好處,又有什么錯將來拾哥兒中了狀元,也免得你這大字不識的老娘給他丟臉。”
婆婆發話了,余氏豈敢頂嘴
況且她也不是真的埋怨兒子,自然乖乖低頭,表示娘說得對。
劉氏亦是緊跟著拍起婆婆的馬屁“要不怎么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兒媳們眼皮子淺,還得是娘見多識廣、通情達理。”
老徐氏拉下的嘴角飛快上揚。
不過,她還惦記著二兒媳的話。
“我乖孫一片好心,你當娘的身在福中不知福,老婆子我可不會不識趣。”
老徐氏飯也不做了,索性搬了個板凳往兩個兒媳旁邊一坐,用行動表示對乖孫的支持。
“蘭姐兒,你不是要教咱們識字嗎都跟老婆子坐下,好好聽蘭姐兒講課”
受到婆婆“威逼”的妯娌二人“”得了,出去串門沒戲了,還是好好聽課吧。
不僅如此,當謝大有父子三人回家,不甘心僅僅自個兒“吃苦受罪”的她們便毫不猶豫地將父子三人一起拉入了學習的深坑。
唯有謝蘭美滋滋享受“為人師表”的快樂,順便拉著姐姐謝梅一起
享受起來。
這一日,謝拾歸家推開院門,看到的就是夕陽之下,一家人在院子里排排坐,跟著兩個女孩兒拿樹枝比劃比劃寫字的場景。
見狀,謝拾眼前自動糊上濾鏡。
微醺的暖風送來桃李的芳菲,飄零的花雨下,黃發垂髫皆怡然自樂,何其美哉
此情此景,離他的美夢更進一步。
“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
小家伙不禁背起小手,如小大人般發出感嘆。
“一家篤學明理則一國興學,而明明德于天下不遠矣,大學誠不欺我”
在苦哈哈學習、時不時互相交流大倒苦水的日子里,一家人的關系不知不覺愈發和睦,就連平日里難免會起的小摩擦都愈發少了。學習搭子們之間逐漸理解了彼此。
謝家人閑暇時間開始識字,出去東家串門、西家八卦的時間就少了許多。如此一來,平日里相熟的人家難免好奇,這一家人最近為何總是窩在院子里不愛出門
有那好事的悄悄跑過來扒在門口一看,頓時媽耶謝家人瘋了之前讓兩個孫女跟著小孫子念書識字就已經是離了大譜。如今可倒好,竟是全家人跟著念起書來
村里不免又傳出一陣風言風語。
謝家人扛著鋤頭下田時意外聽了些閑話,心里尷尬歸尷尬,嘴上卻是不能服輸。
老徐氏帶頭就是一陣噴。
“咱們全家人都好學上進不行嗎秀才公知道了都夸贊呢,就你們覺著不好”
讀了幾日書的好處這就顯出來了,老徐氏自覺噴起人來都更加有理有據、頭頭是道“圣人都說了有教無類,可見接受教化讀書識字是天大的好事。我乖孫讀書好還愿意教咱全家識字怎么了”
“你們倒是也想著有孫子教識字,可就你們家那歪瓜裂棗,怕是連自個的名字都不會寫,學堂里的先生都得罵上一句朽木不可雕便是有讀書識字的,上了幾天社學就不知道自個姓什么,田老漢你那大孫子,上回鎮上打個照面都嫌你丟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