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二橋村,謝家。
若是謝拾在這里,定然會驚訝地發現,他三叔謝森不知何故竟從鎮上回來了。一家人難得相聚,卻是個個面帶愁容,從院外路過只能隱約聽見模糊的“爭吵聲”。
直到謝家老二謝林突然起身,結束了一家人的“爭執”,令院中為之一靜
“不用說了,讓我去罷。”
“老二”
“二弟”
“二哥”
迎著父母兄弟錯愕的目光以及妻子復雜的眼神,謝林一臉誠懇“大家聽我說,讀書從來不易,如今拾哥兒不過是起步,將來在科舉之路上要花的銀錢海了去,不必要的花費很該能省則省。”
自大齊立國以來,民間百姓除了要繳納田賦之外還須服徭役,主要是里甲正役、均徭,以及雜泛差役。名目繁多,五花八門。
隨著吏治敗壞,只有百姓想不到的,沒有官府攤派不了的徭役。正常的修堤筑壩也就罷了,某些魚肉鄉里的貪官,就連自家修個宅院都能想方設法攤派到百姓頭上。
此外,又有銀差與力差之分。前者指百姓通過納銀代役,后者則是百姓親身充役。
銀差有牌坊、歲貢、馬匹、草料、工食、富戶、柴薪、表箋、日歷和齋夫、膳夫折價等名目,往往派在遠地;力差則有皂隸、獄卒、書手、庫子、門子、斗級、長夫、殷實、祗候、馬夫、巡攔、鋪司兵、驛館夫等名目,多在近地承當。*
譬如這一回,萬壽節將至,大小官員都在絞盡腦汁為圣天子賀壽。得知東南出了祥瑞,天子大喜,特意下旨興師動眾,使人一路護送“祥瑞”到京師,如此一來,沿途州府縣衙豈敢懈怠隊伍每到一地,地方官府都會加派人手護送“祥瑞”,且一行人吃馬嚼,都得享受最高規格的招待
總之,方方面面人手都不夠,于是縣衙明發公文,便有了此番征百姓服役的操作。
如謝家,便被攤派了一名“驛館夫”的力差,得自帶干糧到驛館服役,以備招待使者隊伍。
謝林口中所謂“不必要的花費”,指的是“雇人代役”,此事民不舉官不究。
從前,偶爾遇上又苦又累又有危險的差事,謝家便使過這個法子,唯一的缺陷就是太費銀錢,以謝家的家底實在使不起幾回。
這一回,謝林卻以為大可不必。
現下田里的活不多,少他一人也無妨。兒子還要讀書,家中的錢財自然能省就省。
雖說驛館夫是個吃力不討好的苦差事,不僅自帶干糧,旦有錯處指不定還得罰錢,但他又不是細皮嫩肉、吃不得苦的貴人。
不得不說,他的話很有道理。
身為長兄的謝木卻有異議“既然這樣,我去就是了。我是家里老大,身體又比二弟壯實,哪能讓二弟去服役”
長子乃家中頂梁柱。不僅上面的爹娘,還有下面的兩個弟弟,都是他的責任才對。
謝林卻一口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