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此事,他幾乎扼腕長嘆。
若是沒有這一檔子事,趙自新以為憑自己的本事早就通過縣試、院試考取了童生,今日也不至于讓王師弟一人專美于前
“王師兄素來用功,論勤勉,除卻小師弟之外,師兄弟中首推的就是王師兄了。”
徐守文倒是沒想那么多,一如既往心大。只說他爹在這大喜的日子忽略親生兒子,人前人后只把小弟子帶在身邊,儼然心腹愛徒的模樣,不是心夠大,能不介意嗎
徐守文卻是一身輕松。陪在他爹身邊可不是什么輕松差事,如今有了小師弟受累,他也算逃過一劫,還能躲躲閑、偷偷懶。
像個吉祥物一樣陪在徐夫子身邊的謝拾果然受累良多應付客人們千篇一律的套話也就罷了,這方面謝拾算是經驗豐富。最麻煩的是來自席間不少讀書人的考教。
徐夫子將小弟子帶在身邊,逢人就要介紹兩句,在座的讀書人哪能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于是,與徐夫子攀談之際,眾人難免考教謝拾一二,看看他這弟子成色如何。
當然,這其中也有謝拾長得太好的緣故。誰見了這般靈秀的孩子不想要逗一逗呢
起初只是抽了幾句“四書”的文字,卻聽謝拾不假思索,一氣呵成地背出下文。眾人贊許地點頭,倒也并不出乎意料,畢竟令徐夫子帶在身邊的弟子總該有些本事。
隨后又有人提升難度,特意考他的經義,謝拾依舊是脫口而出,無一錯處。眾人不知不覺斂聲肅容。獨自端坐在一旁,頗為自矜的何舉人情不自禁向這邊微微側傾。
進一步考教其對義理的理解,年僅九歲的小少年更是毫不怯場,侃侃而談,其中雖多有稚嫩之處,亦有令人眼前一亮的見解,最令人驚異的是他言語中展露出的非凡格局有人若有所思,有人頻頻點頭,有人險些拍掌叫好,有人專注于聆聽之中,下意識舉盞喝茶,卻沒注意到這是剛剛倒的一杯熱茶。
“啪”
茶盞摔落的聲音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善”卻見何舉人不顧手指被滾燙的茶水燙紅,起身舉袖,對徐夫子感嘆道,“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于階庭耳。不羨徐兄留名杏榜,唯羨徐兄有此高足”
滿座皆驚,眾人無不側目。
芝蘭玉樹之典故,世人皆知。昔日謝安、謝玄叔侄之對話,而今已是流傳千古。
如此盛贊,何舉人猶嫌不足
會榜錄取名單便是杏榜,故留名杏榜即考中會試,進士之位亦是囊中之物。如今徐夫子不過才中了舉,何舉人言下之意已是篤定徐夫子必然能考中進士,從另一個角度看,也算是一番隱晦的肯定與祝福。
然而,即便徐夫
子考中進士,何舉人都不會羨慕,唯獨羨慕徐夫子有一個如此出色的弟子。
言外之意,這個弟子比進士之位更令他稀罕。放在以考取功名為通天大道的大齊,何止語出驚人,簡直稱得上離經叛道
無論如何,何舉人“輕狂”的名聲算是坐實了,一旦他參加會試,有心人稍微一渲染,考官若是不喜,說不定就被黜落。
即將與“輕狂”之名一起傳開的,恐怕就是令他“不羨留名杏榜,唯羨有此高足”的“芝蘭玉樹”。
一介童子,可擔得起這般盛譽
可想而知,必然有人不服。不過這份不滿大多倒不是沖著謝拾去的,畢竟他的優秀大家有目共睹,倒也不能算名不副實的草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