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夫子赴京趕考,云氏并未隨他一起,而是留在家中照顧徐守文。畢竟,開春之后,徐守文就要參加人生中第一場科舉考試,即“童試”三關的第一關縣試。
自科舉制度成型以來,歷經數朝變動,到本朝已頗為完善。按制,童試作為士子進身之始,二年兩考,具體考試時間不固定,由各省專司文化教育的提學官決定。
縣試考官為知縣,府試考官為知府,院試考官就是各省提學。先定下提學案臨院試的時間,前兩項考試時間才能確定。
以縣試為例,各地知縣收到提學行文,得知縣試時間后,會提前一個月張榜公告,有志于縣試的學子便可到禮房提前報名。
盡管縣試開考的具體時間未定,不過根據往年慣例來看,大概就在明年二月份。還有足足四個月的時間讓謝拾他們做準備。
謝拾依舊日日往徐宅去。不過這一回他的目標從徐夫子換成了徐守文考前這四個月時間不可荒廢,一個人在家溫書未免枯燥了些,何不與徐師兄一起砥礪學問
徐守文一開始還為小師弟的到來而歡喜,待到明白他的來意,頓時陷入呆滯。
這一刻,他簡直要懷疑小師弟是不是接了他爹的委托,特意替他爹來監督他的。
聽了徐守文的猜測,謝拾先是驚訝,繼而恍然替夫子來監督徐師兄學習嗯,之前他并沒有這個意思,不過現在可以有。徐夫子待他如己出,謝拾無以為報,不如就先小小督促一下師兄考個童生罷
此念一生,謝拾愈發振奮。他取出書卷,迫不及待地催促徐守文一起“開卷”。
徐守文緩緩打出一個問號。
“不是,你都不歇兩天的嗎”
“離縣試開考還有四個月啊”
不是四天、四十天,是四個月
“歇什么歇”不等謝拾回答,云氏先給了兒子一記當頭棒喝,“你這憊懶慣了的性子,合該有一位良師益友日日督促。”
毫無疑問,不僅自身勤勉用功,還帶動師兄一起勤勉用功的謝拾,正是不二人選。
云氏看向謝拾的目光一時無比慈愛,笑容止都止不住。只覺得這孩子真是哪哪都好。自家兒子雖哪哪都不肖爹娘,可在識人交友上,倒是與他們夫妻倆如出一轍
反抗無能的徐守文在他娘慈愛的目光中訕訕閉了嘴,不得不接受走了一個“大監工”又多了一個“小監工”的殘酷事實。
望著小師弟歡快邁向學堂的背影,徐守文拖著沉重的腳步,一步一步跟在他身后。
唉,終究是他扛下了所有。
接下來的日子風平浪靜。
徐宅并未因徐夫子離開而變得冷清。
謝拾依舊如上學時一般按時來報道。
由云氏充當考官,每每自“四書”中出題,而謝拾與徐守文圍繞此題作八股文;又用抓鬮的方法抽取關鍵詞,二人按照五言六韻的格式做“
應試詩”如此下來,師兄弟二人每日都要寫一篇文章,作一首五言六韻詩,又互相批改,仔細研究哪處用典不合、哪句詩文絕佳,時日一久漸入佳境。
起初還叫苦不迭的徐守文逐漸被謝拾感染,與他一同沉浸在認真學習的氛圍里不覺光陰飛逝,又一個年節即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