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假思索抬筆便默了出來。
此時,如此做的人不在少數。
行云流水般寫完第一題,謝拾看向試四書文第二題不如無書。
此題出自孟子盡心下一章,全文為孟子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無敵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此書非一般意義上的書,而是指四書之一的尚書。聯系上文,孟子稱“春秋無義戰。彼善于此,則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敵國不相征也”可知,他說這段話是因“春秋無義戰”,許多國君無端掀起征伐,卻假托武王伐紂,美化自身的暴行。
是以,孟子才說尚書記載不可盡信,如武王伐紂之事,他僅取其中二、三策而已。至于其他記載,如“血流漂杵”便屬于“不可信”,武王伐紂既然是以仁者之師討伐不仁,百姓自然該是紛紛歸附,豈會有慘烈廝殺、血流漂杵
換而言之,孟子推崇的是武王“奉天伐暴,施行仁政”,而否定的是“血流漂杵”,而各國國君只看到后者,并未看到前者。
因此盡信書,不如無書。讀書當明其大義,而非生搬硬套。如武王伐紂故事,“奉天伐暴,施行仁政”才是各國國君該從書中領悟的道理。
一番思索過后,謝拾在草稿紙上下筆破題“大賢論為學之道,貴知大義而已。”
大賢即孟子,做八股文時,必稱孔子為圣人,孟子、子思子之流,則稱之為大賢。
既已破題,謝拾文思如泉涌,順勢繼續落筆,承題,起講,八股,收結洋洋灑灑寫下來,一氣呵成,終于收筆之時,他只覺腹中空空如也,原來已經過了午時。
用端正的館閣體在試卷上仔細謄抄完畢,他收好試卷,取出準備好的饅頭和清水,開始吃午飯。
由于考棚如廁不便,謝拾盡量少喝水,只是潤了潤唇,吃了七分飽,便繼續答題。
兩道四書題已經做完,只剩下最后一題賦得春風扇微和得風字,六十字成。
賦得春風扇微和得風字,即以“春風扇微和”為詩題,“風”字為韻腳。而“六十字成”則指五言六韻詩,縣試一貫都是如此。
若是沒有限韻,這題并不難。畢竟學子們幾乎年年春日賦詩,以此為題實在簡單。不過既然有限韻,就要好好思量一番了。
謝拾在草稿紙上寫寫劃劃,涂涂改改,小半個時辰后,確定平仄無誤,這才將自己草稿上的五言六韻詩謄抄到試卷上
青陽初入律,淑氣應春風。
始辨梅花里,俄分柳色中。
依微開夕照,澹蕩媚晴空。
拂水生蘋末,經巖觸桂叢。
稍抽蘭葉紫,微吐杏花紅。
愿逐仁風布,將俾生植功。
嬴天塵向你推薦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