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份巧思
兩名外搜檢官驚奇地對視一眼。
上千名考生搜檢下來并非易事,考生愿意主動替他們減負,外搜檢官自然高興。接下來搜身的動作都不像對旁人那般粗暴。
錢致徽與徐守文也享受到同等待遇。通過儀門后,兩人神清氣爽“還是謝兄阿拾有先見之明,也叫咱們少遭一番罪。”
謝拾亦是眉開眼笑。
“該謝的是你才對。”他在心底對胖貍貓可惜道,“可惜師兄他們不知道。”
若非系統提醒,他想不到換飯食。只怕這一回得啃不僅干巴巴而且碎成沫的饅頭。
胖貍貓喜孜孜地甩甩尾巴。
[我只是提個建議,宿主聽從才能實施。]系統說話的語氣仿佛在分贓,[非要論的話,你七我三,這沒毛病。]
謝拾“那就五五開”
一人一統說笑間過了儀門,只剩最后一道門,謂之“龍門”,取的正是魚躍龍門的好兆頭。
“泊陽縣謝拾”
唱名聲中,謝拾步入龍門。
抬眼看去,只見一名清瘦的中年人坐在正堂上首,著緋色官袍,冠五梁,金革帶,綬為云鶴花錦,襯得整個人好生氣派。
這就是江提學
江提學聽見唱名,亦抬眼看來。
只見來到堂前的少年郎神完氣足、目亮如星,周身都透著一股意氣風發的朝氣,一眼看去與每個少年得志的天才一般無二。
他
微微頷首,且喜且愁。
試院所用考案,前后左右相距各二尺,其上有一方界尺,一方凈器,案腳下有長竹編結,以防移動,案上亦貼有座位號。*
謝拾領過試卷,按照試卷上標注的座位號找到座位,便擱下考籃,在案前坐定不動。
此時他才有功夫仔細打量試卷。
只見卷面上不僅貼著他的座位號,還端端正正標著“襄平府泊陽縣”幾個大字,且特意標明該生所習本經為易,此外,還貼有一張浮簽即一張一頭粘在試卷上,輕易可揭的紙簽。
浮簽上填有謝拾的姓名,并端端正正蓋了三枚方印,三枚印章一半在浮簽上,一半在試卷首頁。考完之后,謝拾只需揭走寫有姓名的浮簽,留下標有座位號的試卷,就等于完成了變相的“糊名”。
而揭下的浮簽保留在考生手中,將來放榜之后,也便于核驗試卷確系考生所做。
方才領取試卷時謝拾便留意到,吏員一邊在他卷上貼座號,一邊在事先準備好的冊子上登記座號對應的考生姓名,以便事后核驗。
見狀,謝拾頗為驚喜。
未曾想此次院試是這等“糊名”手段如此,哪怕主考官閱卷時也只能看到座位號,非得發案后才能通過錄取的座位號從吏員記錄的名冊中找到對應的考生姓名。
便是江提學以為他年歲太小心性不足,又如何從上千份試卷之中得知哪份是他的
謝拾放下心來,暗自慚愧。
看來是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江提學或許本就打算公正取錄而已。
天光已亮,考生陸續入席,試院大門落鎖,院試首場正式開始。
考場內,武官擎牌而過。
長柄牌上,赫然是三道題。
最后一道是慣例的五言六韻試帖詩,前兩道題則是一篇書義與一篇經義。
書為四書,經為本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