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綢飄舞,明燈高懸。
絲竹悠揚,鼓點如雨。
伶人最后一抹百轉千回的尾音尚未消散,高低不齊的叫好聲已如潮水般連綿不斷涌起,同時響起的還有雷鳴般的掌聲。
足有四層高的登云樓上人影幢幢,敞開式的大廳中央是可容四方賓客觀看的戲臺。就在此時,就在此地,一場精彩的戲劇剛剛謝幕,觀眾還沉浸在演出中無法自拔。
“詞好,曲也好”有長年累月聽戲的梨友如此贊嘆,“老夫生平所未見也”
還有人迫不及待地問“這折子戲是哪位大家寫的不知大家可還有旁的作品”
而意猶未盡者是大多數,他們忍不住紛紛開口詢問下次演出時間,還想反復重刷。
一時間,登云樓上下忙得團團轉,從掌柜到小廝,一個個眉開眼笑、喜不自勝。不說別的,只憑到手的賞錢,再辛苦十倍都值得。
一樓正對戲臺的一間包廂中。
“啪啪啪啪啪啪”
雷鳴般的掌聲響起時,包廂里的人便迫不及待大力鼓起了掌,尤以劉氏最為賣力。
自始至終沉浸在伶人演繹的劇本中,直到劇終仍未回神的謝蘭,被鋪天蓋地的掌聲驚醒。此起彼伏的叫好聲響徹登云樓。
謝蘭臉上是如墜夢中的恍忽。
她仿佛與臺上謝幕的伶人一起,成為了視線的焦點,迎接著來自無數觀眾的喝彩。
等她終于回過神來,出現在視線中的就是自家親娘劉氏那張前所未有的燦爛笑臉。
劉氏并未察覺她的異樣,激動地一把抱住小女兒“蘭姐兒,我就知道你行的這戲寫得真是好啊,我女兒真有本事”
劉氏眉飛色舞,贊不絕口。
謝蘭一時無措,不習慣劉氏如此熱情盛贊“也不全是我的功勞。戲本子是別人編的,演得好也多虧了戲班子”
劉氏卻是一揮手“這頂什么用,要是沒有我家蘭姐兒寫的話本,哪來這出戲”
她還不忘回頭征詢其他人的意見“要我說你就是太謙虛了。拾哥兒、爹、娘、弟妹還有她爹,你們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大娘說的太對了”
謝拾第一個豎起大拇指。全家人都知道這是他獨有的稱贊。
此時同一間包廂里,除卻母女一人之外,還有謝大有與老徐氏老兩口,老大謝木,一房媳婦余氏,以及領他們來的謝拾。
此前謝拾寫信回家邀請一家人到府城一起觀看神仙志首演,共創美好回憶。這個邀請謝家人接受了,但沒完全接受。
三房一家沒有來。一來是鎮上的食肆離不得人,一來是龍鳳胎太小也離不得娘,帶上龍鳳胎的話又怕他們一路顛簸吃不消。
謝家老一謝林也不曾來。
前些日子他才接了一單給人打家具的生意,謝林索性便留在家里看家。畢竟謝蘭只是隔房侄女,其作品搬上戲臺固然值得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