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訓導重重皺起眉頭。
德高望重的戴府教正打算開口替謝拾解圍,好歹這也是府學里難得的少年英杰。
謝拾卻驟然起身,向劉恢一揖“承蒙劉兄如此抬愛,謝某豈可辜負”
這樣說著,他起身走到放著文房四寶的桌案前,長袖一揮“誰來為我研墨”
徐守文大笑一聲“我來”
小師弟既信心十足,他自無憂慮。
謝拾突如其來的“應戰”令周圍再度陷入寂靜,一時竟只有徐守文研墨的聲音。
劉恢一時為謝拾散發的氣勢所奪,說不出話來,等反應過來時已經落入了下風。
他惱羞成怒,跟著來到桌案前,倒要看看這大放厥詞的小子能寫出什么了得文章
這一看,
劉恢怔在當場。
附近看謝拾作文的人都與他一般。
對此渾然不知的謝拾沉浸在忘我狀態中,下筆如有神,字如游龍,而文尤勝之
見眾人這般情態,沒能第一時間看到文章的人愈發好奇,紛紛涌上來圍觀。
結果開篇標題就令他們一震。
九月九日重陽文會應劉恢之請作此篇好家伙,標題就掛劉某大名。此篇文章越是出彩,劉某豈非越是“出名”
瓜田里頓時蹲滿了猹。
后續內容果然沒令他們失望。
謝拾做的是一篇散文。
開篇道明寫文的前因后果,即劉某再三“懇求”,他心有所感,遂作此文。寥寥數言,將劉某虛偽無恥的嘴臉刻畫得淋漓盡致,令眾人齊齊感同身受,唯恐得罪謝拾,步其后塵;
而后便是由景入情,敘盡重陽登高所見所聞所感,連同與訓導、師兄的對話,青云山似在他筆下活了過來,連文會上嘉賓盡歡的盛況都鮮活無比,令人仿佛身臨其境;
最后,他有理有據地反駁開篇劉某所言,言天下大事與每個人息息相關,執迷于私事而不關心家國大事,謬矣只知夸夸其談家國大事而不腳踏實地,大謬矣
犯了錯誤受到制裁卻不知反省執迷不悟的劉氏兄弟,無疑遭到血淋淋的批判
隨著徐守文大聲念出全文,劉恢再也控制不住癱軟在地。這篇文作得未免太好,好到他知曉,自己的臭名永遠摘不下去了
這謝知歸,好生狠辣
眾人卻不約而同忽略了他,一心沉浸在謝拾這篇描景如畫、抒情動人、諷刺如刀的散文中,反復回味著,久久難以回神。
劉恢充滿諷刺意味的捧殺之詞,現下卻覺名副其實,戴府教滿面笑容,第一個開口贊道“好好好,不愧是襄平第一才子”
這就將高帽給他戴上了。
偏偏在場眾人無一人出言反駁。
眾位舉人都從這篇文章中看出了縱橫的靈氣,盡管謝拾還只是生員,他們毫不懷疑這就是未來的宗師苗子,既如此,又何必開罪于戴府教,也得罪未來的大宗師
于是,出言稱贊者不知凡己。
而徐守文高聲讀過三遍,也來了靈感,他突然開口“此文讀來教我如品佳茗,唇齒留香,亦是思如泉涌,請諸位品鑒。”
說著,他抬筆在文末空白處刷刷寫下一首詩,寫到最后一句,湊在旁邊看他作詩的謝拾頓時樂不可支師兄可真是促狹
徐守文看他一眼,搖頭晃腦抬高音調“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雛竟未休”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