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然有人因此認為謝拾不務正業,走上了歪路,卻不妨礙他們因謝拾的緣故細看其著作,這一看就不好了說好的旁門小道呢他們堂堂高學歷人才竟然看不懂
有人選擇棄之不顧,繼續讀他們的四書五經;有人卻偏偏不服,非要弄個明白,以證明“小道不過如此,并不深奧”;也有人看著看著入了迷,發現算學其實很有趣,一不小心便發掘出算學天賦總而言之,借助謝拾的名氣宣傳,本該冷門無比的算學理論首次獲得“大范圍”推廣。興許將來其中便會出現第二個李道之呢
大概是此次成功給謝拾帶來了靈感,十一月的致知集上,他在詩文之外,再度不務正業寫了一篇初探造化之道的文章。
不過謝拾不認為自己是在不務正業,他振振有詞地表示,這怎么就不算格物致知呢如此豈不是十分契合開創致知社的目的
盡管難以理解他的不務正業,不過古來名士多有怪癖,何況本朝修道之風巍然,既然謝拾始終保持著府學榜首不動搖,所作詩詞文章亦文采斐然、頗有大家之風,私下有點興趣愛好似乎不算什么
仰慕其才華人品的讀書人直接分裂成三類
一者為他不能專心致志研究學問而痛心疾首,視雜學為“蠱惑”其心的小妖精;
一者欣賞其文品人品,每每謝拾有新的詩文便反復誦讀,不在乎其他;
一者追隨他的腳步,竟然也對雜學有了興趣。
最后一類人,大多都選擇了加入致知社。
而這就是后話了。
多姿多彩的太安二年已近尾聲,年節前,謝拾與徐守文結伴而行,驅車回泊陽。
方才抵達鎮上的謝記食鹵,卻發現往日生意興隆的鋪子大門緊閉,一個人也無。
謝拾驚訝不已“午時方過,遠不到關店的時候啊難道三叔他們出了什么事”
他面上不禁帶出幾分焦急。
徐守文道“別急,咱們先去找鄰里一問。”說著便一拉他往隔壁鋪子里去。
隔壁雜貨鋪的大嬸聽他們一問,忙道“謝兄弟和他媳婦收到口信才走不久聽他媳婦的話音,好像是他家大侄女要生了”
“大姐要生了”
謝拾自動將對方的話轉換過來。
照時間來算,似乎早了幾天,不過三叔他們去做什么他們只是隔房的叔嬸,又不是大姐的親爹親娘,依照一貫以來的風俗,薛家不至于在今天特意來找他們。
除非除非生產不順,大伯大娘又不在鎮上,薛家那邊只好來找三叔三嬸,至少讓大姐知道她身邊還有家人陪著
這個猜測讓謝拾心頭一緊。
他二話不說,轉身便拔足狂奔。
“哎阿拾”
徐守文在他身后喊了兩聲,都沒得到回應。他無奈地搖搖頭,只好先自行回村。畢竟涉及內宅女眷,身為外男總不好上門。
“不知謝家可有收到消息”他在牛車上思索,“先去二橋村告訴他們一聲罷。”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