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幫小師弟掙了個名號
與此同時,堂上眾人神色各異。
若說考官以欣賞居多,新晉舉人們卻不免在心中直泛酸,一個個恨不能以身替之。
這可是來自儒林大宗師樂山居士的褒揚,任何一位年輕士子都會因之而名揚天下
羨慕過后,眾人愈加羨慕地意識到好像,似乎,可能,謝拾早就不是什么無名小卒了,即便今日沒有方汝輝的看重,名揚天下對他而言從來就不是什么難事。
不多時,新晉舉人紛紛上前拜見一輪,也都或多或少得到了座師或房師的點評,而后眾人便移步布政司衙門,召開鹿鳴宴。
鹿鳴宴推崇古禮,自有章法。設賓主,陳俎豆、備管弦,牲用少牢,歌鹿鳴之詩,五魁居于堂上,余者列于兩廡,依次對主考、監臨、提調、監試、提學、分考等官,各行過四拜禮,又對場內執事等官員行過兩拜禮,但聞樂師奏響鹿鳴之樂。*
而身為解元的謝拾第一個起身,歌鹿鳴之詩,為眾人開篇
“呦呦鹿鳴”
遠在省城的謝拾參加過鹿鳴宴,又來往于文會之間,于學宮聚經閣流連忘返之際,他得中解元、徐守文考中三十九名的好消息已快馬加鞭傳回泊陽。
此番襄平府有八人中舉,泊陽縣中舉者惟有師兄弟二人。對于泊陽一縣而言,這番成績已是很好
又是一年霜降,遍地草木枯黃。
二橋村里,已是花甲之年的謝大有與老徐氏坐在院門外的板凳上曬太陽,目光時不時向村口方向張望,看了一陣又忍不住收回目光來,老兩口互相對望,長嘆一聲。
“拾哥兒怎么還不回來”
“也不知石頭能不能照應好他”
老兩口不免再次懊悔只派了石頭一個小孩子跟著孫子一起去趕考,真真是大意了
墜落的夕陽融化在群山之間。
孩童的嬉鬧聲由遠及近而來。
隱約間,二人仿佛看見一道小小的人影搖搖晃晃走來,仿佛又回到當年那個黃昏,初次開蒙的小孫子自學堂歸家,如乳燕投林一般,帶著滿臉笑容輕快向他們奔來。
“爺,奶,我們回來了”
視線中果然出現了一道小小的人影,卻不再是當年的小孫子,而是七歲的謝竹,身后謝柏被她小手牽著,跑得飛快。
從去年初被送入私塾,謝柏已經開蒙兩年。不過他們一家都在鎮上住著,謝柏讀的私塾也在鎮上,每日目送孫兒上學又迎孫兒歸來的日子,老兩口再也不曾有所體驗。
此時這一幕卻仿佛舊日重現。
如此想來,從拾哥兒開蒙起,不知不覺已有十一年了老兩口心頭一陣感嘆。當年那個想方設法逃避念書的孩子,誰又能想到,如今竟已奔赴秋闈,要榮登桂榜
謝柏與謝竹兄妹倆在前頭跑得飛快,緊隨其后的卻是烏壓壓一幫人。先是三房的謝森夫妻倆,緊跟著是幾名陌生的報錄人,后面又跟著一眼看去連綿不絕的馬車。
一見了老兩口,便聽報錄人叫道“給老大人老夫人道喜了,恭賀貴府老爺謝諱拾高中庚午科湖廣解元,京報連登黃甲”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