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不知謝拾并無占其便宜的意思。一時占了便宜,指不定在未來就要拿人情來還。
謝拾理想中的計劃是雙贏。
于是,便有了解元郎的種種“廣告”。這就讓二橋村出產的貨物有了獨特的“品牌”。
雖說目前一切還只是雛形,而謝拾本身并不精于商道,但他只提了一嘴思路,以這些商賈的精明,自然知道該如何做。
譬如昔年大名鼎鼎的東坡先生,若是某家酒樓推出東坡先生贊過的佳肴,其他人難道不想嘗一嘗謝拾自不敢與東坡先生相比,但以他在泊陽的聲名,值得一試。
興沖沖上門送田送宅結親的幾戶商賈雖未達成目的,卻當場談下了幾筆長期買賣。本以為是變相討好解元郎,用另一種方式給謝家送錢,最后卻驚訝地發現,自家非但不虧反而大賺,一時驚嘆不已。
“謝家祖墳冒了青煙,有此麒麟兒,何愁不能大富大貴”
雖說如此就成了公平合作,甚至他們還賺了些,與預期中讓利于謝家賺取人情的目的相去甚遠,見識長遠者卻是愈發歡喜。
“謝家子前途無量,與之結交,我家幸甚”
謝拾為何如此,說來話長。
盡管是遷移而來的外來戶,可三代扎根下來,謝家老老少少早已將二橋村視為謝氏的“祖宗基業”。如今雖已發達,卻從未想過搬離二橋村到城里去住。至少謝大有老兩口與謝家大房不打算離開。在他們淳樸的思想中,金窩銀窩都不如自家狗窩。
然而擺在謝拾眼前的事實是,隨著他一步一步向上攀登,謝家注定會越來越“顯赫”。
若是村里只有謝家一門富貴,放眼望去,周遭皆是溫飽難求的鄉鄰,且不說鄉鄰該如何想,一家的富貴是他所求嗎
開蒙之初,夫子以大學之道相授,教謝拾修齊治平;啟智以來,知曉神仙不存,飛升難求,一心化人間為仙境當謝拾意氣風發回鄉,看見鄉鄰們齊心協力修建的舉人牌坊時,他心中驀然明悟。
治國平天下對目前的他而言太過遙遠,修身齊家倒是一日不曾懈怠。都說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既然有兼濟之力,若是連世代所居的村子都不能同富,連周遭鄉鄰都不肯扶持,談何治國平天下身邊之人的苦楚都不肯留心,莫非還能關照
天下之人
讀了這么多年的書,文章里講過千百遍的道理,卻不落于實踐,豈不是空談
于是,便有了這個初步的“共同富裕”計劃。或許將來的謝拾回頭來看,會自嘲粗陋無比,可至少如今的他已邁出第一步。
今日全村同富,明日舉國共強
心中暗自下定決心,謝拾處理完所有雜事,便做好了啟程游學的準備。
他本以為要費盡一番唇舌才能說服家中長輩,不料事情的發展卻與謝拾所想不同。
起初謝家長輩自是百般不愿,天下并不太平,誰知路上有沒有兇殘的土匪強盜
自從肖瑞云帶著謝蘭一起出門游歷,大娘劉氏就萬分后悔當初選錯了女婿,否則小女兒也不至于跟著肖瑞云四處奔波受累。在她看來,自家閨女本該在府城享福才對。